.
我国很多的家长都推崇棍棒教育,家长认为虎父无犬子,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找到人生导向,那么棍棒底下真的出孝子吗?很多的家长崇尚棍棒教育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下面友谊长存的小编为大家分享遭受棍棒教育的例子,棍棒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并且对于孩子的性格也是一种压制,那么如何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呢?大家一起来看吧。
先来看两个在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例子:
偶像剧女王:陈乔恩
活泼可爱、乐观坚强,并且一直以正能量示人的偶像剧女王陈乔恩,却是一个被妈妈从小打到大的小孩。在《旋风孝子》和《非常静距离》节目中,陈乔恩都有提过:“我从小活在恐惧中,我很怕妈妈。”
小时候她经常被妈妈打,甚至曾经被妈妈用枯树枝打到流血,这成为她一直无法释怀的心理阴影,也让她的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
△“妈妈的脚步从楼梯上来越来越近……她要来揍我了!”
被父母打,最恐怖的都不是肉体上的疼痛;而是被打时,孩子是被父母毫无尊严地对待;比这个还恐怖的是不可预知——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到一个地雷,暴力和羞辱就会到来。
央视名主播:董卿
董卿从小也是在父亲的高压下成长起来的。2015年,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董卿提到父亲时现场痛哭。
原来,董卿的父亲在其童年时非常严厉,“每天早上到操场跑一千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这些童年“阴影”,对于当时还是小女生的董卿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甚至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女儿。
也许你会说,你看她们现在多成功,一个个事业有成,难怪都说“棍棒底下不但出孝子,还能出才子”。
但棍棒教育带来的亲子裂痕并非是用这些外在的成就和荣誉能够掩盖的。
当孩子长大后,即使父母想和孩子好好相处,被伤害的亲子关系也难以修复。
△长大后,乔恩理解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打骂也是爱自己的表现,但却仍不习惯和母亲亲近的相处
△董卿也曾在多个场合说她现在的成功要感谢爸爸,但是真的很羡慕可以从小就有的美好的亲子回忆
我们并不反对严格教育子女,但过于严苛,甚至强势体罚,非打即骂,也不乏将孩子逼入绝境甚至酿成悲剧的例子。
1使孩子丧失信心,使他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或者使他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
2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3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4易使孩子形成暴躁性格。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5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所幸,现在的新生代父母已经渐渐摒弃了“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鼓励、沟通、尊重”是新生代父母最乐意使用的表达沟通方式。据2017年9月19日发布的一项《2017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
亲子沟通
59%
双独父母会亲吻孩子,说“我爱你”
亲子陪伴
54.9%
双独家庭陪伴孩子时“非常耐心”或“比较耐心”
职场或全职妈妈做决定时,都愿意听取孩子意见
近3成
全职妈妈更认为“非常需要”征询孩子意见
与孩子意见不一时
42%的80后父母、34.6%的90后父母会与孩子共同决定
不过,父母们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宠溺教育”,因为过分溺爱带给孩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视的。要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牢牢掌握以下技巧:
父母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帮助他准备好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一名领导者和一位充满耐心的老师。
①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孩子有什么问题,不要迫不及待地当起“法官”,判定错误并且实施惩罚,而是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②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拉拉队”的力量,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③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例如用餐和休闲时。别太唠叨,多听孩子说,当孩子“安全”的诉说对象。
在孩子做了正确的决定或事情时,要抓住时机表扬。赞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肯定。
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发火,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并保持一致性,让孩子有“法”可依,这样他们就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
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之间的平衡。
这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这对越来越独立的子女而言,是必需的。不要时时盯着孩子,事事替孩子做主,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让他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做想做的事。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当中,给孩子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当他明白你也有退让的时候,孩子会更明白,所谓爱和信任是什么。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值得信赖、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父母就应该做好表率,让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你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和缺点要承认,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告诉孩子,父母跟他们一样,正在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