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多的育儿节目里面都会测试孩子的行为,其中一定会测的就是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吃东西,玩玩具的时候会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分享出去,比较分享有的时候就意味着把自己最在意的东西给别人,友谊长存小编觉得大多数的人都是不太愿意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会觉得孩子会分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且觉得孩子不分享自己的东西简直就是太自私了,那么怎么理解让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分享”两个字,的确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分”似乎好理解,意味着把一份东西分成几份;“享”似乎也不难,是指一种享受的状态,是人所感受到的一种开心、满足、喜悦的积极状态。因此,“分享”意味着分完之后大家都享受。如果一个分的过程给任何一方带来不快乐,都不能叫分享。
《养育孩子锦囊妙解》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跟别人分享东西的,要靠后天的学习”。
在学会分享之前,孩子先学会的是“我”和“我的”。在知道“我”是谁,什么东西属于“我”的基础之上,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分享。只有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分享行为才能主动出现。
相反,如果孩子觉得把东西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自己的快乐也没有了时,硬让孩子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别人,不会给孩子带来分享的积极体验,这不仅不利于真正分享行为的出现,而且还会让孩子对“分享”一词产生反感。
相互尊重
孩子需要知道, 有些属于个人的东西, 是不和别人分享的。他必须尊重别人的意愿,别人也要尊重他。“这是妈妈的衣服,我可不想让你把它当玩具。”“如果你不想和别人一起玩这个球,那你尽管抱着好了。”
适度丰富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还不会分角色的游戏,只会各玩各的,而且往往是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有些简单的玩具,可以多备两套,这样,两三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有的玩,孩子容易体验到共同游戏的快乐。
体验孤独
5 岁以后,孩子有时还会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紧,在集体环境中,这样的孩子会比较孤独。新的自行车和球都是小小今天的最爱,他抱着球骑在车上,哪样也玩不成,哪样也不肯放手。其他的孩子新鲜一阵也就去玩别的了。这个下午,妈妈耐住了性子,小小体验到了孤独。回去的路上,妈妈建议:“下次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拍球怎么样?”小小欣然同意。
分享喜悦
分享也不都是物质的。有一个好主意愿意告诉别人, 读到一本好书愿意讲给别人听……任何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行为,都具有分享的意义。从这些事情开始,引导孩子理解分享,强化孩子对分享的积极感受,要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