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图片来自百度),拼多多2015年9月上线,至今为止,也就两年多时间,直接迈入了顶级电商的行列。
广告语:一亿人都在拼的购物软件。 突出的是用户拼单的行为,背后凸显的是社交。确实,这两年社交的确火热,无论是内容+社交,还是其他形式,都把社交作为重点戏(日活、平均使用市时长、留存作为APP的命脉,都在社交上)。
独特的C2B定位的社交+电商的模式也是硬生生的电商大佬(B2B、B2C)的嘴里掉了一块肥肉。
1.对商家,入住门槛极低。
相比较于某猫、某东已经成型、规模化的运营,拼多多对商家抛出了橄榄枝,商家1000入驻、个人2000,简直不能太低了。开店的壁垒实在太低了,当年淘宝免费开店的运营思路,直接干垮了对手,确定了江湖地位。
2.对用户,友善至极
拼多多为啥两年之内能成功?背后都是一个个拼单的用户啊~
价格,是电商的命脉。
用户的购物需求:物美价廉,我给你超级低价,你来不来(我就是被唯品会的物美价廉拉入坑的)? 来,你一个人不够,拉上亲朋好友一起来吧,只有人数足够开团才能开启拼单。谁是传播者?当然是用户喽。
利用“贪”的心理,满足第一批吃到螃蟹的用户,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将“福利”赠于更多好友,由于用户的背书行为,无形之中成为了担保人,社交的一条主线基本明了。现在争取一个新用户多困难,在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下,用户就是爸爸啊。
就算是拼团不成功,付出的钱款,第一时间返回给用户(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拼上了就占了便宜,没拼上也没损失什么,反而有种类小赌博心理。而你拉来的七八姑八大姨,都成为了拼多多的潜在用户,诱发一次消费行为的体验闭环,将会带来更多的亲朋。
还有很多新玩法,一元秒杀等等,都是以用户为中心。
3.对平台,有用户就够了
薄利,凭借平台体量越来越大,赚薄利都足够盆满钵满了。
哪怕不赚钱,我有用户啊,有画像啊,有消费行为啊,我个性化推荐的小广告总是可以的吧,用户的体量又直接转换到广告盈利上。
有用户,害怕没钱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