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殉情是一种愚蠢行为,还是一种对感情的忠贞?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评价一件事时,我们往往不能从表面现象来入手。
比如殉情,单纯从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就双双自杀这一表面现象入手,我们很难判断这是愚蠢的行为还是感情忠贞的表现。
因为我们需要深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动机,才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举世闻名的日本作家太宰治,曾经五次自杀,三次是与情人殉情。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与当时的日本文化环境,就会发现他的“情死情结”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他对现实生活的不堪重负,又有对理想的深深幻灭,再加上他深受日本文化中颓废面的影响,一直在内心认同以死亡来成就永恒的理念。
因此,他的殉情,与其说是对感情的忠贞,倒不如说是对生活的一种表态,其中的内涵远远不止情感一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殉情是相对少见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除非双方都已经竭尽全力努力未果,同时生活中又无法找到其他可以用来体现个人价值的事物,只能借对情感的忠贞来表达对这一令人窒息的生活状态的反抗,那么这时殉情才能上升到类似“殉国”这样的精神高度——它们都成为了一个人追求自己独立精神表达的方式。
所以,在评价一个行为时,人的动机、性格,当时的情势环境都很重要,绝不可能轻易下结论。
轻易得出的定义,与事实无关,只与自己内心寻求方便的欲望有关。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