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发出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进步日报
-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发出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进步日报》和《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
- 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 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
- 色彩以赤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草案中曾使用“以红色为主”,周恩来后来将它改成了“以赤色为主”)
曾联松提交国旗图案的初稿
- 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发出后,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曾联松希望设计一幅国旗图案来表达他对新国家的爱国热情。他想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则指出当时人民由四个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因此他决定用四颗小五角星来象征由四个社会阶级组成的人民。在确定了五颗金星的位置和大小后(他曾设想在旗面的中心置放五颗金星,但因其在视觉上过于局促、凝滞而放弃)。
- 8月20日,国旗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国旗图案。评选委员会从中精选出38份草图,提交给新成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
- 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并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去除了类似苏联国旗的锤子镰刀的标志。
- 9月23日上午,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会中有代表觉得32号方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提法不妥,认为不应提到资产阶级。
- 毛泽东和大多数代表起初都赞成一颗星一条横杠的4号图案,但张治中后来向毛泽东表达了他的反对意愿,认为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 23日当晚,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32号图案,而周对该设计感到满意。
- 此外,陈嘉庚也曾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建议,认为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因此无需坚持使用象征黄河的横杠。
- 两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了座谈会,说明了他赞成红地五星旗的理由,并在与会代表间取得了共识。
-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地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
-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
- 第一面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由女缝纫工赵文瑞缝制。
- 红色的旗面象征着革命,而黄色的五角星则能在红地上“显出光明”,且黄色亦较白色美丽。
-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 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着围绕一个中心的团结。
-
发表于 2021-04-10 13:11
- 阅读 ( 525 )
- 分类: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