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见微知著的典故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中的“微”即隐约的意思;“著”为明显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见到事情微弱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及结果。典故出自春秋时范蠡所著的《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中的“微”即隐约的意思;“著”为明显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见到事情微弱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及结果。

典故出自春秋时范蠡所著的《范子》中对他的老师、商丘人计然的记述:“计然者;葵丘濮上(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人品好,学问高,有修养,但是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相貌),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深邃的样子),不肯自显,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藏于石室,乃刑白鹬而盟焉。”

关于计然的身份,有多种史籍记载。综合起来:计然是春秋时宋国的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先人是晋国流亡的贵族。

计然的“见微知著”之明,在“南游越”期间表现得最为明显。米代道士赵道一修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文子“后南游吴越,范蠡师之。越欲伐吴,范蠡谏曰:臣闻之师曰:‘兵,凶器;战,逆德;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不可。’勾践不听,败于夫椒。”

有关历史是:勾践米年(公米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战败,阖闾中箭而死,夫差继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三年(公米前494年)春,“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大臣范蠡意识到危险,便向他进谏说:“我听我的老师文子先生说过:‘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别人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不听,说:“我已经作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勾践轻敌,一意孤行,企图切断吴军水军的退路,聚而歼之。但是,吴军水师大营在临湖的山地,地形复杂。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越王去偷袭时反而被夫差的军队包围了,在夫椒遭到大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求和,入吴为臣。此为文子见微知著一例。

三年后,越王勾践被释放回越国,想起当初没听范蠡告诉他的文子的话终成惨败,而且招致奇耻大辱,才知道文子所见之高,在心里深深佩服,但后悔晚矣。《越绝书》记载“越王句践(勾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报仇雪恨,便向文子问是否可行。文子回答:“这肯定是不行的。出师远征敌国,必须先积蓄粮食、钱财、布匹。如果不先积蓄粮食,到了战场上,士兵缺粮饥饿,将动作迟缓,眼花耳昏,抬不动武器,进退缓慢。饥饿和饱食军队的区别,相差千万里。饥饿的士兵弓弩都拉不满,命中率、杀伤力大减,被敌军看见,将被猛攻,就像恶狗赶羊一样,后面的部分将被杀死,前面的部分将乱而自践踏伤,能逃出者少。为何受到战败的祸害?其实不是上天不保佑,而是人主将帅的过错。倾其全国兵力连年在外作战,一旦失败,将国土沦丧,将士尸横遍野。”于是向勾践献七策,建议勾践先用他的措施富国强兵,之后才能行动。并就正身、用人等问题向勾践献计。越王勾践很佩服他的这些计策。于是听从,用他的方法治理国家,只用了七年就灭了吴国。此为文子见微知著又一例。

文子对他的学生范蠡说:“越王为人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利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通玄真经缵义序》记载,文子“佐越平吴”,勾践“位以上大夫,弗就”,“功成不有,退隐封禺之地”。范蠡听信他对越王的论断,而且忆起他的《文子·上德》中说的“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便决定激流勇退,离开越国,去了齐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引用文子的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向文种说:“子何不去?”文种没听他的话,结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范蠡说:“计然之策七, 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到宋国的陶邑,利用计然的“七策”经商。《文子序》说,范蠡“既以报吴,乃飘然远引,竟免于鸟喙之毒手”。《汉书·货殖列传》载,范蠡“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钜万。故言富者称陶朱”。

从文子“退隐”,文种被赐剑自杀,范蠡“免于鸟喙之毒手”,足见《文子》见微知著之高明。例句:“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

  • 发表于 2021-04-05 12:53
  • 阅读 ( 83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