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怎么实践?基金公司靠什么实践的

如果你问寻龙,哪个行业是你最不喜欢的?寻龙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金融”。这是我过去10年接触最深的行业,也是我见过的最丑陋的合法行业。金融行业几乎都有一个共性

如果你问寻龙,哪个行业是你最不喜欢的?

寻龙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金融”。

这是我过去10年接触最深的行业,也是我见过的最丑陋的合法行业。

金融行业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反人性

你想在这个行业挣到钱,就得学会克制自己人性中随波逐流的一面。时刻警惕自己的贪婪、恐惧,患得患失。时刻清醒,远离乌合之众。

以投资为例,其表面是决策的艺术。实则能做好决策,必须克服一个个人性的弱点,把另一个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一次次地击败“他”,一次次地涅槃重生。

这是我人生最初看到的金融,金融的A面。曾经欣喜若狂,以为触摸到了真理。

但现实并非仅此。

很快我又看到了金融的B面。在一场血淋淋的浩劫之后发现这个领域,真真想挣到大钱的,仅仅靠自我的修炼是远远不够的。

成功的金融人士,他们明知故犯,会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

顺应大众的贪婪、恐惧、患得患失。

顺应大众必然会犯的错误,然后火上浇油,从中牟利。

太多金融行业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喋血往事。

基金、保险,哪个又不是如此呢?

2.0

汇添富一个基金一天募集了400亿,鹏华一个基金一天募集了1300亿。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熊市的时候建仓,牛市的时候收获。低买高卖才是投资的真谛。

基金公司作为专业选手,这个道理肯定知道。那么,为什么它还要反其道而行,在牛市拼命发新基金?

说来话长。

有很多人听说过一句话,基金是一种机构和投资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投资方式。

但真的是这样吗?

基金公司又没和你一块投入本金进入股市,风险其实全是你的。

如果说他有风险,无非是基金业绩不好没人买,损失前期投入的风险。

在买基金之前,你得先知道基金公司靠什么来学习。

公募基金的本质是一家资金托管机构,并没有投入自己的本金和你一起投资,公司永远不会因为投资者赔钱而直接亏损。

那么,基金公司靠什么挣钱?

答案是管理费

按照基金规模每日计提,以股票基金为例子,股票基金的年化管理费为1.5%。

每天从你基金里拿一点,一年拿够1.5%。

旱涝保收。

但这个比例,小资金是没什么玩头的。基金公司想要赚大钱,还是要看规模。

1亿的盘子,1.5%的管理费,一年也就150万。

但如果你的盘子做到1000亿的话,一年就是15亿,平均每天都能挣躺着挣410万。

而管理1个亿和管理1000个亿的收入差1000倍,但成本几乎是一样的。

新基金想要做大规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领衔的基金经理过往要做出非常牛逼的业绩;

(2)在牛市发行。

牛市能做大的规模的道理也非常简单。

熊市的时候根本没几个人会关心股市,去买股票基金。即便是2600点这样的黄金坑,牛逼的基金经理发个新基金往往也只能卖个几十亿。

而到了牛市,你看,人都疯了。一个基金,一天几百亿,上千亿都能卖出来。

人性就是喜欢追涨杀跌!

你这个时候发新基金做规模,就是一发一个准。而基金公司的收入来源靠规模,这个时候到底发还是不发呢?

发,大概率会把韭菜往火上烤。不发,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

基金公司,哪个基金经理根本拒绝不了这个诱惑。

即便强调淡化择时,国内最牛逼的基金经理之一的朱少醒。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拿三年时间来看,最好的资产是权益类资产。但是有一个前提:要进行简单的择时,不要在牛市末端入场。不然,即使买他的基金,也可能持有三年后仍是负收益。

事实也正是如此。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广发基金头牌,公募基金届无可争议的大神刘格菘。

基金公司靠什么挣钱?忽悠韭菜买基金高位接盘个股赚管理费

 

他所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自17年接手以来总收益高达175.16%,

任期内回报同类型顶尖,没有人敢说他水平不行。

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污点就在2015年,牛市最高点时候担任了两个新基金的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靠什么挣钱?忽悠韭菜买基金高位接盘个股赚管理费

 

这两个基金,不到两年的时间净值几乎腰斩。

基金公司靠什么挣钱?忽悠韭菜买基金高位接盘个股赚管理费

 

 

直到现在还没挣回本......

基金公司靠什么挣钱?忽悠韭菜买基金高位接盘个股赚管理费

 

 

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还不够。

我们继续看其他大牌基金公司在这期间发行的新基……

大名鼎鼎的易方达:

 

 

大厂旗下的工银:

 

 

 

任何基金公司,任何基金经理都无法保证在牛市发行的新基金中短期能挣到钱。

换谁也做不到!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讲就是:

在那个时期被推到台前的基金经理,往往在前几年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被摆在这个位置,即便是股神下凡也在股市崩盘的惨剧中幸免于难。

或许,他们苦心孤诣经营的名声,就是为了这一刻而存在。他们自己心领神会,基金公司心领神会。

2.0

过去10年,线下保险最为人诟病的有两点:

1)类传销,割业务员韭菜的代理人制度。

(2)表面“什么都能保”,实际贵且保障不足的垃圾保险。

那么,垃圾的制度和垃圾的产品又是怎么来的?

说来话长。

2010年之后,保监会开始整顿已经乱像频出的“银保渠道”

保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禁止销售人员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误导销售,一旦发现,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所谓银保渠道,就是保险公司在银行的代销渠道。是当时人寿保险业绩的主要来源。

银保渠道的销售方式,就是保险产品冒充理财产品。

“一年存10000,存5年,就可获得5万5本金和利息,还有累积分红。”

“比银行定期存款收益高多了”……

整顿,银保渠道的业绩暴跌。再加上银行理财,信托这样真正的理财产品出现,引发了2011-2012年保险行业的大寒潮。

这个时候,李源祥站了出来。

就是那个在2019年底,以5000万年薪,2亿补偿从中国平安转会友邦的李源祥。

面对银保渠道的整顿,他重拾代理人制度,提出了“健康人海”战术。震惊了整个保险江湖。

所谓“健康人海”战术,简单讲,就是在代理人渠道搞人海战术。以前招代理人,会有一些门槛,现在,门槛都不要了,来者不拒……

甚至为了发展,都开始坑蒙拐骗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跟社会脱节的家庭主妇,以招聘管培生、内勤岗位骗到公司,然后洗脑培训。

它表面是扩大代理人基数,实际“招员工就等于招用户”。进来之后,先怂恿自己买,再鼓励推荐给父母,亲朋好友……

卖不动了,就淘汰。保险代理人的一年留存率只有20%。

健康人海,谈不上什么大的创新。但对于陷入寒冬的保险行业,的确是救命稻草。

于是,我们看到了从2012年起,保险代理人规模疯狂膨胀,到2018年,中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群已经达到5000万人,存量800万。

 

但是,人海战术也带来一个问题:人员素质低下。

人员素质低下,复杂的金融产品在代理人培训的时候,讲不清楚,自保率低。

代理人展业推销给亲朋好友的时候,讲不清楚,熟人转化率低。

于是,李源祥开发出了一款拳头产品——×安福。

一款可以“解决”消费者所有顾虑,同时销售话术超级简单的明星产品,傻瓜都能说服,都能卖。

你要保障全,×安福什么都能保。

你怕没出险不赔,这款产品不出险未来可以返保额。

你嫌产品太贵,到时还钱比保费还多,免费送的保障你还顾虑啥?

……

将人性拿捏的死死的。

其它保险公司一看,这种保险跟人海战术的代理人制度简直绝配啊,纷纷效仿跟进。

于是,保险行业又迎来了辉煌的,以公司渠道为核心渠道的黄金6年。

但成功的背后,是不知多少代理人和消费者的血泪,终于到2018年,被全网口诛笔伐。平安也不得不调整战略,进行寿险改革。

怪不得李源祥走后,马明哲会在2020年初忏悔:

“过去,产品(开发)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

最后,再讲一点:

买基金,并没有错,但一定要择时。不要追涨杀跌,套在高高的山坡上。

不要给那些金融精英割你韭菜的机会。

买保险,也并没有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优配置。不要轻信保险代理人、保险公司销售话术的一面之词。

金融是个好东西。但一定要保持敬畏:

做好它,是一个反人性的差事,时刻需要保持警醒

投资不相信眼泪。

  • 发表于 2021-04-03 12:41
  • 阅读 ( 28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