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er什么意思?没有一位屌丝真的想做Loser

    对于中国屌丝来说,估计都知道Loser的意思,但Loser并非中国人的口头禅,之前很少被使用,“失败者”这个汉语词汇也只是偶尔出现在书面语里。Lose

没有一位屌丝真的想做Loser    

对于中国屌丝来说,估计都知道Loser的意思,但Loser并非中国人的口头禅,之前很少被使用,“失败者”这个汉语词汇也只是偶尔出现在书面语里。Loser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本土文化,美国人都知道,Loser是骂人最重的一个词汇,很少有美国人自称为Loser。如果一个人骂另一个人为Loser,下面基本上意味着一场凶猛的搏斗。即便生活中你确实是Loser,但也绝不能承认这种事实。但《心花路放》却告诉国人,没错屌丝就是Loser。

很多人没有料到,黄渤、徐峥主演的喜剧片 《心花路放》会在国庆档“怒放”,随后11亿票房也让连续两年遭遇市场失败的导演宁浩“心花绽放”。在我看来,这部一路欢歌笑语的喜剧片除了制造各种噱头外,还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跨语际实践”,给近两三年火爆的社会流行语“屌丝”找到了准确的英文翻译Loser。从电影一开始,徐峥扮演的制片人郝义就告诫黄渤扮演的歌手耿浩不要表现的像个Loser。没错,原来屌丝就是Loser,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中的失败者。这部电影与其说讲述了屌丝如何失败的过程,不如说呈现了屌丝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心灵蜕变。耿浩是一位不太成功的流浪歌手,他挚爱的妻子跟着高富帅跑了,怎么办?是像贾樟柯的《天注定》那样举起复仇的锤子(不是手机),还是自欺欺人地去一趟一夜爱情之都大理来疗伤呢?当然是后者。 不爽,就上路吧 让屌丝承认失败不容易,因为屌丝有个光鲜亮丽的前世——“小资”,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知识青年,一个有空就旅游、就户外的旅行者,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的反叛者。如果小资有幸变成“大资”,肯定满世界攀登高峰、去非洲做慈善;如果投胎为媒体人,很有可能变成“吃党国的饭,砸党国的锅”的公知、母知;如果生在香港,可能还在占中。不幸的是“风水轮流转”,前世做小资,今生变屌丝。尽管如此,屌丝依然不愿意放下“小资”的脸面。

好像不做一回驴友,不跟几个基友自驾游,不“回到拉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青春过、情怀过。这种“在路上”的自由与解放的感觉,自以为继承了上世纪60年反抗资本主义秩序的造反精神,如今不过是后工业时代文化旅游观光产业的主力军。小资们心知肚明,大都市的高楼大厦、丛林法则是非人性的压抑生活,只有远方、乡村、少数民族地区才是有机的、绿色的和有信仰的地方,可是没有谁会傻到真的在这些非现代的桃花源里扎根、定居,这不过是周一到周五正常工作秩序之外的一次放松时刻,过过眼瘾、晒晒照片、搞搞一夜情之后,还是要回到雾霾之城,继续自强不“吸”。 公路片作为一种好莱坞类型片,确实与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反叛运动有关,如《邦尼和克莱德》(1967年)、《逍遥骑士》(1969年)等早期公路片都呈现了强烈的社会批评和反思意识。公路片带有美国文化的特色,就像西部片是19世纪美国拓荒时代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公路片则是开着私家车或骑着摩托车寻找新生活的故事。公路片有固定的套路,故事开始时,主角往往陷入工作、家庭或精神的困境之中,然后开始单身或结伴的逃离现实生活之旅,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经历一番磨难和奇遇之后,主角完成心灵的成长,最后电影结束、旅行也结束,主角或者死亡(没有找到出路和希望)或回到原点开始新的人生。所谓“人在旅途”,人生就是一场空间与时间的旅行。近些年,国产喜剧片也经常采用公路片的形式,如《人在囧途》(2010年)及续集《泰囧》(2012年),以及今年暑期档放映的韩寒处女作《后会有期》等。 《人在囧途》、《泰囧》都是徐峥饰演的中产阶级陷入家庭和工作危机,经历一路上与王宝强扮演的“又傻又天真”的打工者之间的奇葩旅行,最终徐峥迷途知返,重新挽救了中产之家。而《后会无期》则带有魔幻色彩,三位小镇青年离别荒凉的故乡东极岛,驾驶大众Polo轿车游历一番之后,竟然给东极岛带来神奇效果,把其开发为丽江式的旅游生态岛。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显示了小资旅游者的洋洋自得,以为出去转一圈真的能改变世界了。相比之下,《心花路放》对公路片这种类型有更多反思和调侃,就像郝义本人是一个电影制片人,他很清楚能够使耿浩走出人生阴影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为其“策划”一趟公路之旅,因为公路片都是治愈系电影。新的旅行真的能医治上次旅行留下的创伤吗? 与一般公路片的单线叙事不同,《心花路放》采用了双线时间线索。在郝义带着耿浩去大理进行猎艳之旅的同时,耿浩的前妻康小雨一个人一路向西也去了大理。结尾处观众才发现,康小雨的旅行属于过去时,正是那次旅行让康小雨与耿浩在大理的梧桐客栈相遇、相爱。“大龄文艺女咖”爱上了还没有出名的流浪歌手,这无疑是小资心中最完美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童话。电影的后半部分,两条叙事线索汇合,离婚后的耿浩千里迢迢回到那面写着他们名字的留言墙,试图把爱情的见证物重新抹去,而上一个镜头正是他们幸福地在墙上镌刻名字的时刻,此时的耿浩似乎才放下这份完美的爱情幻象。

好基友郝义一路上煞费苦心,一会让耿浩去泡阿凡达女郎,一会安排他与城乡结合部的90后杀马特约会,还鼓励他向偶遇的性感拉拉女表白。可是,这些不仅没能让耿浩“重新再来”,反而阴差阳错、遭遇更多的挫折。直到最后原本花钱找妓女来赎回男人的自信,结果两个人被黑社会当街羞辱。在这里,郝义的治愈系电影走向了反面。这趟旅途的真实意图不是让耿浩翻身、实现屌丝的逆袭,就像电影插曲《阿凡达和屌丝男》中所唱“你来自潘多拉星,我来自天门山;你是绿里透着蓝,我是黄色屌丝男;与你相会在山寨,你千万别见外;阿凡达和屌丝男,一样也能有真爱”,这种“真爱”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反,作为黄色屌丝男的耿浩反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自己就是一个阴影,一个失败的Loser。 对于中国屌丝来说,估计都知道Loser的意思,但Loser并非中国人的口头禅,之前很少被使用,“失败者”这个汉语词汇也只是偶尔出现在书面语里。Loser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本土文化。美国人都知道,Loser是骂人最重的一个词汇,很少有美国人自称为Loser。如果一个人骂另一个人为Loser,下面基本上意味着一场凶猛的搏斗。即便生活中你确实是Loser,但也绝不能承认这种事实。这与美国梦有关,美国人有浓重的美国梦情结。所谓美国梦就是个人奋斗成功的成功梦,比如像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奥巴马等都被认为是白手起家,最后实现美国梦的人。这种靠自己的力量实现逆袭的梦之所以成为美国精神,一方面与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在历史上给平民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有关,尤其是19世纪美国通过野蛮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使得大批到美国淘金的人成为小私营业主;另一方面这种美国梦是对老欧洲等级森严的贵族制的批判,被认为代表着新大陆的新精神。而那些无法实现美国梦的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Loser。也就是说,Loser是资本主义市场丛林中落败的人、被淘汰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心花路放》总算把黄色屌丝男与美国文化接上轨了,或者说撕下来屌丝身上最后一层小资的外衣,还原其真实的Loser身份。康小雨比耿浩更早明白这个道理,不管他去不去大理、坚不坚持唱歌的理想,这与一个男人是不是Loser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这和耿浩努不努力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在这个“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时代,Loser恐怕会成为屌丝的“新常态”。电影结尾处耿浩似乎又开启了一段新的恋情,其实他只要依然是Loser,爱情恐怕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恶梦。也许,Loser们不会像屌丝那样再轻易地相信逆袭的童话,他们应该向早就处在Loser位置上的杀马特、妓女和阿凡达舞女们学会接受这份命运的安排,然后再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 发表于 2021-04-10 14:20
  • 阅读 ( 3906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