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就业难可以采用什么政策?网约车新政是怎么出台的?雾霾治理背后又有着哪些阻力?相信不少人对这些问题都能够说上两句,但多数评论都算不上是对公共政策的正确解读。在考虑政策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视角是第一步。今天文章里介绍的四种政治模型,每一个都能够作为考察公共政策的视角,去深入分析国家的公共政策。
制度主义:政策是制度的输出
制度主义认为政策是制度的输出,公共政策与阅批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严格来说,一项政策只有被阅批制度体系内的机构采纳、实施和执行之后才能成为公共政策。阅批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征:
1. 政策的合法性
2. 政策的普遍性
3. 政策的强制性
过程模型:政策是政治活动
我们可以把政策过程看做一系列的政治活动——问题确认、议程设定、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以及政策评估。
过程模型对于我们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理性主义:政策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项理性的政策是获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策;即阅批应该选择那些使得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超过社会成本的政策,同时避免采纳那些成本高于效益的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界定上有两个重要原则:
理性的政策制定还需要有一个有助于形成理性决策的决策系统
渐进主义:政策是过去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在渐进主义模型中,政策被认为是过去政策的补充和修正。渐进主义政策制定是保守的,因为它以现行的项目、政策和支出为基础,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新的项目和政策对现行项目和政策的增加、减少或修正。
阅批之所以愿意采用渐进主义的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公共政策并非新事物,如何谈论公共政策也并非无规律可循。在提倡“提高公共政策科学化水平”的当下,分析公共政策时,如果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政治模型,能够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公共政策。
下篇待续~
参考资料:托马斯 R, 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