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生命 一路前行--记抗疫斗争中的医务工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54万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数百万名医务人员战斗在全国抗疫一线。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负重前行,筑牢人民健康的防线,彰显了敬佑生命的崇高精神。

“我年轻,让我冲在前面!”

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好总书记亲临武汉一线,充分肯定了医务人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北医三院两位“90后”医生王奔和吴超深受鼓舞,3月11日,他们代表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34名“90后”党员给好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自2月8日起,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独立开辟危重症新病区。每次上班,王奔都要为几十名患者一一问诊。虽然他年轻力壮,但是穿着防护服在重症病房查房,还是相当消耗体力,每查几个病人就得休息几分钟。有一名患者看到了,竖起大拇指说:“年轻人,有担当!”

有一天,吴超接诊了重症患者郭阿姨。当时她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无创呼吸机治疗。疾病的痛苦,让郭阿姨一度不配合治疗,呼吸机面罩阻碍了医患之间的正常交流。“不能用语言交流,就用笔写,通过文字来交流。”吴超与郭阿姨之间开启了笔尖上的对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郭阿姨逐渐适应了无创呼吸机,病情好转。

“我年轻,让我冲在前面!”在武汉的重症病区,这是北大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90后”医生刘中砥最常说的一句话。

刘中砥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医生。非典那年,父亲作为科室带头人冲在第一线,负责影像学检查。今年初,得知要派医疗队驰援武汉时,刘中砥毫不犹豫报了名。他说:“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离父亲如此近,也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白衣战士的自豪。”

在医疗队里,刘中砥是“哪里需要到哪里”的“螺丝钉”。他负责治疗一对母子,当时老人刚失去老伴,精神状态不太好,但每次查房,她都会不停地说“谢谢”……“即便隔着防护镜和一层厚厚的雾气,我也能看到他们眼里的光。为了挽救生命,再苦再累也值得!”刘中砥说。

“这份工作能守护一座城”

“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P3实验室核心区。”这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副研究员黄保英的承诺。

P3实验室核心区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黄保英先后进入P3实验室工作300余次,分离到了6株可稳定传代的新冠病毒、选育了3株新冠灭活疫苗毒种、完成了2000多份血清的中和活性评价、开展了多个疫苗的动物保护效果评估……她是首批临床样本的检测骨干、首株新冠病毒分离株的完成人、首批灭活疫苗株的选育者、首个新冠动物模型的贡献者,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火”了。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了160场,庞星火参加了108场。最紧张的时候,庞星火平均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熬过多少次通宵都不记得了。

6月11日,北京市出现一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庞星火带领现场工作组成员第一时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展开病毒溯源工作。通过对第一例患者细致的现场流调,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阻断疫情传播争取了主动权。

“都说疾控工作苦、累,但我一点也不后悔。这份工作能守护一座城,能为老百姓带来健康,这就是价值所在。”庞星火说。

2月6日,北京方庄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临危受命,驰援武汉。吴浩在调查中发现,武汉社区防控存在漏洞,街道上虽然人少了,但社区没有实行封闭管理。当晚,吴浩向上级提出建议:立即封闭小区。2月14日,武汉市对住宅小区进行封闭管理。

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吴浩第一时间带领专家进驻社区,及时发现疫情防控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不断优化社区防控策略。他说:“社区是防止疫情扩散的第一道闸门,也是防止疫情输入输出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筑牢社区联防联控的基石,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每一天都像是在考场上”

驰援湖北,赶赴绥芬河,转战舒兰……作为一名感染控制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的目标是:打胜仗、零感染。

回忆起初到武汉的情景,李六亿感慨万千。“虽然患者基本都戴着口罩,但佩戴方式大多不正确。”发现漏洞马上补,李六亿不仅帮助医院改进建筑布局、做好医患分流、理顺防护流程等,还帮助医院联系调配防护物资。

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感染防控培训。驻地酒店、医院的楼间……只要有空地,都是李六亿团队的培训场所。

武汉客厅、洪山体育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三家最早被改建成的方舱医院,几乎都在启动改建后48小时内投入使用。不同的场馆,建筑布局、条件设施等都不同,李六亿和同行们设计出“一馆一案”,保障每个方舱医院都能有呼吸道传染病感控基本的“三区两通道”。

雷神山医院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模式。为了保障医院感控达标,李六亿多次查看现场,帮助制定感控策略。“每一天都像是在考场上。每到一地,各种疑问和难题扑面而来。”为了答好每张“考卷”,李六亿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病区启用的前一天,一位焦急的护士长刚见到李六亿,就一口气问了一连串问题,从病区设置、病人安排,到保障医务人员不感染。“不要急,咱们一个一个解决。”李六亿说。当梳理完最后一个问题时,护士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一定要让大家平安回家!”在武汉坚守72天之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兑现了承诺。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后回家第二天,他又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出征黑龙江。等到黑龙江疫情防控形势稍稳,吴安华又再度逆行出征吉林。“我的职责是帮助一线医务人员建起安全防护墙。只有让医护人员百分之百掌握防控知识,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吴安华说。

1月就赶赴武汉的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蒋荣猛,最多时每天有六七场面授课、跑六七个培训地点,累得嗓子都说不出话。5月4日,刚刚返京休整7天的他,再次受命赴武汉开展督导工作,直至6月15日返京。蒋荣猛说:“直面疫情,是传染病医生的责任。”

“科普就是把防控策略跟公众沟通,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不可能分开来。”疫情防控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成为“网红”。他坚持通过“华山感染”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纾解公众的恐慌心理。他主编的抗新冠手册供免费下载,还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1日 02 版)

  • 发表于 2021-02-12 09:52
  • 阅读 ( 267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