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其中对他打击最大、最使他痛心疾首的一次,是二十年代初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因为这一次背叛他的是“相从革命十有余年”的老部下,他亲自培植起来的粤军首领陈炯明。陈的倒戈,不仅使他苦心经营的第二次护法化为泡影,他还险些遭到杀害。孙中山为这次“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的事变所苦恼,开始认真探求迭遭失败的原因。
陈炯明原先是清朝广东省谘议局议员,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参加革命队伍。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时,将广东省长公署的警卫军二十营交由陈炯明统率,建立了粤军,以作为“护法北伐之师”。一九一八年五月,孙中山第一次护法失败,退居上海。广东的地盘遂为桂系军阀所霸占。此后的两年间,孙中山虽在上海闭门著书立说,但他并没有放弃要夺回广东,建立根据地,重振护法事业的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直皖战争爆发。广东的桂系军阀与直系军阀相勾结,派兵进入福建,妄图乘机消灭当时驻扎在闽南的粤军。陈炯明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在得到皖系接济军费、协防后方的情况下,指挥粤军发动了对桂系的进攻,兵分三路回粤,直迫广州。九月六日,占领虎门要塞。孙中山的“左右手朱执信在此遇难牺牲。十月二十六日夜,桂系莫荣新残部逃出广州,全省乃为粤军所占领。十一月下旬,孙中山离开上海再到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斗争。陈炯明任陆军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一九二一年四月十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成立政府。五月五日,广州市民数十万人举行热烈的庆祝大会,孙中山正式就任大总统职,发布对内对外宣言。他在宣言中说,当前军阀专权,弄得国家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表示要“戡乱图治”,“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巩固共和基础”。
孙中山既已立足广东,就决心以此为根据地,用武力讨伐军阀,“以成戡乱之功,完护法之愿”。一九二一年六月,孙中山下令讨伐盘踞在广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由于有桂军师长刘震寰为内应,很快就打下梧州,直抵南宁,将桂系逐出广西,使两广置于孙中山政府的统治之下。但这时孙中山的基础是极其不稳的。他所依靠的力量就是陈炯明的军队,而陈炯明此时自恃羽毛丰满,开始和帝国主义、直系军阀暗中勾结,妄图割据两广,称霸一方。陈炯明的军队实际上也是一支军阀队伍。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孙中山到达桂林,成立北伐军大本营。他先整理军队,委派朱培德等人分任滇、赣、黔各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准备次年春由桂入湘,进行北伐。这个行动遭到陈炯明的牵制,他和湖南军阀赵恒惕密谋,多方阻难;而且断绝北伐军后方的经费供给和枪弹接济。孙中山被迫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回师广东,并将大本营设在韶关,改道北伐。五月六日,孙中山亲至韶关督师,分兵三路向江西进攻。不久即占领赣州,形势发展很好。
六月一日,孙中山留胡汉民守大本营,自己率领卫士回广州,住总统府。六月十六日凌晨,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全城岗哨密布,断绝交通,占领各行政机关,围攻总统府,机枪大炮一齐轰击。陈炯明声言:备足现款二十万,作为谋害孙中山的赏金;事成之后,放假三日。孙中山化装成中医,在枪林弹雨中穿出包围圈,抵达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避难。孙夫人宋庆龄为了掩护他,坚持晚走。次日,她也到黄埔与孙中山会合,转登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
这以后,孙中山就随军舰移动于珠江之上。他曾率领海军各舰几次进攻叛军,均无济于事。七月初,江西前线北伐军回师广东,讨伐叛乱,但受到陈炯明和直系军阀的前后夹击,腹背受敌,终于陷入困境,分路退却。孙中山在军舰上苦苦坚持五十多天,孤立无援,于八月九日被迫离开广州,经香港再到上海。第二次护法斗争遂告失败。孙中山在上海先后发表了“宣言”和“致国民党同志书”详细叙述了陈炯明叛乱的始末。
孙中山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建立一支真正革命的军队,而总是幻想依靠一个军阀的力量去打倒另一个军阀。结果,军阀没有被打倒,自己险些丧生于军阀之手。陈炯明的叛变,给了孙中山很大的教训;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正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