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慈恩寺塔即大雁塔,西安市的地标建筑。来过西安的人大约都去过,七层六十四米高或也是人人尽知吧。
前儿翻看闲书,读到一首大历十才子章八元得唐诗《题慈恩寺塔》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雨雨蒙蒙。
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进士,曾拜严维为师,惜生卒年不详。诗中说的分明,大雁塔应该是十层才对!唐中宗神龙年间,元稹,白居易同游大慈恩寺时,见此诗,吟诵良久,曰“不意严维出此高徒,名下果无虚士也”。可佐证当时的大雁塔的确是十层。
随后又看到大诗人岑参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作《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奏似朝东。
岑参诗中明明说塔高七层嘛!由于是同游,高适,杜甫等人有同名和诗《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翻看资料,章八元大约卒于公元785-805年间,岑参卒于公元770年。大概算得上是同时代的人吧,岑诗早于章诗四十年。莫非,这四十年中大雁塔又增高了?
好在当下网络发达,信息早已扁平化。知之为知之,不查则已,查了更加糊涂。说法有二:
一,大雁塔始建于唐太宗时期,由印度归来的玄奘法师主持,依印度著名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为建筑图样,塔高五层。有宋书记载“初惟五层,崇一百九十尺,砖表土心,做西域窣堵波制度”。“窣堵波”梵语也,就是指佛陀伽耶。至唐高宗李治时加盖至九层。
公元701-704年,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打破男权政治,改佛塔以阳数(奇数)为主的惯例,将大雁塔加盖至十层。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第四次改建,至七层。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坚固修葺因关中地震,战争等对大雁塔的损坏,依旧保持后唐的七层,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大雁塔。
二,慈恩寺塔始建时为六层,(时间和主持人同上文)。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增高至七层。其后皆同上文。
看了以上资料,能解惑的是,章诗的“十层突兀在虚空”。无法解释的是岑诗的“七层摩苍穹”。我以为是否岑参那个年代(公元731年)离武氏去世尚近(武则天卒于公元705年),士大夫阶层对武氏夺了李唐天下怨气未消,不愿意提及武氏加高的十层,更愿意说的是高宗李治加盖的七层。到了章八元时期(公元771年)这股怨气渐消,以事实为准,还是十层更准确吧。这些全是我一家独言,是为抛砖,能得方家指点一二之玉,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