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收藏

古代的节日很多 ,有些节日延续至今 ,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接下来我把古代的一些重要节日,依次排列并做简单的介绍 。 元旦 阴历正月初一。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人日 正月初...

古代的节日很多 ,有些节日延续至今 ,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接下来我把古代的一些重要节日,依次排列并做简单的介绍 。

元旦 阴历正月初一。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18e13363b12a46e6a4893ad534798cc8_omz1f4b13nh.jpg

人日 正月初七。古人传说,正月一日是鸡日,二日是狗日,三日是猪日,四日是羊日,五日是牛日,六日是马日,七日是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说:“人日题诗寄草堂。”这里就说到了人日。

b6c090f91f77473fbb843228bdbb462a_gxnhh5yteus.jpg

上元 正月十五。上元即元宵节。按照以前的习俗 ,宵夜要张灯结彩 ,火树银花,所以元宵节又叫做灯节 。朱淑贞《生查子》中说到:“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就是对元宵灯夜盛景的描绘 。

37087c654e014ba59173cbf8a01076f5_x2mrer4pxkf.jpg

社日 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分为春社、秋社。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王驾《社日》中说到:“桑柘影斜春色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里描绘的是春社的景象 。

02214001f4e1432a9cc0eb4b5b24eff2_cidppqlkci0.jpg

寒食 清明前一天寒食节的另一个计算时间 ,至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或一百零六日 ,所以人们也把“一百五”或“一百六”当成寒食节的代称 。例如温庭韵 《寒食节日季楚望》诗中说:“时当一百五。 ”就是用“一百五”代指寒食节;元稹《 连昌宫词 》诗中说:“初过寒食一百六。”就是用“一百六”代指寒食节。寒食节的初设,据说是为了纪念介之推,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80c417e7195140b4bd5db55276f7ebdc_yhb3jy0ugqy.jpg

清明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阴历在三月上旬,阳历在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b22ecd1b0c3e493eb3b8a92fa120eb60_gz0nuoqab1e.jpg

花朝 花朝日又叫百花生日。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66085ffb666f4d87aa63ccf50895571c_ba4syt0p3xk.jpg

“花朝节”有游春扑蝶、种花挖野菜、制作花糕等节日风俗。同时,这天也称为女儿节。这天,女孩子们相聚玩耍,结交好友。未出阁的女子最爱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从宋代开始,花朝节成为了民间大节,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bdd3ec000b0c40cda12778279bad52af_lc1mzpfqbi4.jpg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

b2da3c7948c7499eabfdf2e8a0d0c31d_h4sx0arczbo.jpg

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e2acb922f5804607ba3b83911034539d_d5kgabq5lao.jpg

到了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中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上巳 农历三月三。三月三日是曹魏以后才固定下来的日期,起初是定在三月上旬的一个已日,所以叫“上已”。旧时人在上已日这天走出户外,来到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修 。后来上已日变成了水边饮宴、游春踏青的节日。杜甫《丽人行》诗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就是上已日的胜景。

14de9be973a6488380c3c981e912c5c5_5o3j1hq5goy.jpg

浴佛节 四月初八。亦称“佛诞节”、“浴佛”、“灌佛”。佛教传统节日。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据此,每逢佛诞日,佛教徒便举行浴佛活动。在中国,佛诞节除了浴佛外,还有举行行像活动、煎香汤、煮黑饭的习俗。中国东汉时浴佛节仅限于寺院举行,到两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关于浴佛节的时间,佛教中有不同的说法。南传佛教和蒙藏地区一般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汉地佛教在南北朝前期,多在四月八日举行,自梁代经隋唐至辽初,多在二月八日举行,北宋时北方改在腊月初八,南方改在四月八日,自元代起南北统一在四月八日举行。

7c17486478564e0e9beb8a75afb8f492_wibqbfln42c.jpg

端午 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船被做成龙形,就发展成龙舟竞渡。端午节在唐代以后,被规定为十大节日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7a014b9b022d453fa332f49c48fb689d_e5kgl1pu1yd.jpg

伏日 有三个。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做初伏,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做终伏或未伏,总称三伏。伏是隐伏避暑的意思。

252e3dec1dba497eb5f1efe748db4acb_zh12ut1rdox.jpg

七夕 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e09e562bf6db4720ae2d0a815a3a8a78_z25ggu1jiii.jpg

中元 七月十五。人们把中元看成是鬼节。佛教传说,日连的母亲 堕入饿鬼道中,食物一吃进嘴巴,就化成了烈火,于是目连向佛求救。佛为他讲说孟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这天,作孟兰盆来救度他的母亲。由于中元与鬼有关,后来就发展成了鬼节。

2acd74c10c6e4a8095d2c6bc1075babb_25bmsifxegg.jpg

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过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a033e2a001314609bf3c4a0e182f69e6_plhw5xzeycm.jpg

这一天的月亮,人们以为是一年中最圆的,而且秋天气候凉爽,也适合外出赏月。月圆象征团圆,所以中秋这天,游子的怀乡情绪往往最浓。古典诗歌中有许多表现。最经典的当属

水 调 歌 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九月初九。重阳又叫重九、九日。古人把九看做阳数,九月九日,日月都是九,所以叫做重阳。据说重阳这天,带荣英囊登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避祸,所以古人在这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

1f2c2376b0e94e38ae57c1086d2f255c_zxde50p5a4k.jpg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茉黄少一人。”

冬至 阴历在十一月下旬,阳历在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之间。冬至即冬至节。古人们认为冬至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就开始一天天地长起来了。冬至的前一日叫做小至。

7e18276006254cef9bbeb310db01e2c8_s34uwx05anz.jpg

腊日 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汉代的腊日是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腊日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bc662ac856cf4b18ae28c33fef84e8b9_hib1jn12azf.jpg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小年 十二月二十四。文天祥《二十四日》说:“江乡正小年。”可知旧时以二十四日为小年。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个别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2f8f53c184bd4deba0d548c89084f870_niquctnn3cw.jpg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除夕 一年里最后一日的晚上。有除旧布新的含义。一年的最后一日叫“岁除”,晚上叫“夕”,所以一年的最后一日叫“除夕”。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621efee26d064d43b3b1a734e66f1a5e_jeeodvp45ie.jpg

阖家欢乐

61009f176c574764a704db278ddce7ac_1jwsqjkbyk2.jpg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发表于 2023-07-26 23:35
  • 阅读 ( 59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富强
李富强

69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