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殖性:
电脑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运行自己的复制。我们可以根据它是否具有复制和感染的特征来判断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
2.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导致正常程序无法运行,即使立即删除计算机中的文件也可能使文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破坏引导扇区和BIOS,硬件环境损坏。
3.传染性:
病毒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其他程序(可以是程序也可以是系统的一部分),将其自身的副本或变体感染到其他无毒对象。
4.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潜伏是指计算机病毒能够附着在其他媒介寄生虫上,入侵的病毒潜伏着,直到攻击的条件成熟之后发动攻击,从而减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5.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病毒软件能检测出来的病毒只是少数,隐藏的计算机病毒是瞬息万变的,这种病毒是很难处理的。
6.可触发性:
编写计算机病毒的人通常为病毒程序设置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一些程序,等等。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攻击”并摧毁系统。
扩展资料
(一)计算机的病毒类型:
系统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黑客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后门病毒、病毒种植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玩笑病毒、捆绑机病毒
(二)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常见症状: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2.运行速度降低
3.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4.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5.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6.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7.文件的日期和时间被无缘无故的修改成新的时间日期。
8.显示器上经常出现一些怪异的信息,和异常现象。
(三)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1.使用新设备和新软件之前要检查。
2.使用反病毒软件。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的病毒库.开启病毒实时监控。
3.制作一张无毒的系统软盘。将其写保护,妥善保管,以便应急。
4.制作应急盘/急救盘/恢复盘。按照反病毒软件的要求制作应急盘/急救盘/恢复盘,以便恢复系统急用。
5.不要随便使用别人的软盘或光盘。
6.不要使用盗版软件。
7.有规律地制作备份,养成备份重要文件的习惯。
8.不要随便下载网上的软件。
9.注意计算机有没有异常现象。
10.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以获取帮助。
11.重建硬盘分区,减少损失。若硬盘资料已经遭到破坏,不必急着格式化,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全部硬盘资料破坏,故可利用“灾后重建”程序加以分析和重建。
12.扫描系统漏洞,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13.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先对其进行杀毒。
14.不要打开陌生可疑的邮件。
15.浏览网页时选择正规的网站。
16.禁用远程功能,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算机病毒
2/5 分步阅读
计算机病毒特征1:传染性
可以通过中介进行传染,如U盘、光盘、电子邮件等等。
2/5
计算机病毒特征2:破坏性
可以影响我们计算机上程序的正常运行,删除我们的文件。
3/5
计算机病毒特征3: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的本身大小很小,,它通常衣服在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病毒会想方设法隐藏自身。
4/5
计算机病毒特征4:潜伏性
有些病毒并不会立刻发作,而是悄悄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
5/5
计算机病毒特征5:触发性
有些病毒被设置了一些条件,只有当满足了这些条件时才会实施攻击。比较常见的就是日期条件了。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①传染性。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链接到其他程序上,但病毒却使自身程序强行传染到其他程序,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传播。
②隐蔽性。病毒的代码一般都很短小精悍,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隐藏。计算机病毒一般只有几百KB,甚至1KB。
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感染计算机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以长期隐藏,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能进行广泛的传播。
④破坏性。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或应用程序产生不同效果的影响。木马盗取网络账号,蠕虫让计算机瘫痪。
⑤不可预见性。不同的病毒,代码千差万别,破坏方式也不尽相同,尽管有很多反病毒软件,但是计算机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总是超前的。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计算机网络
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病毒程序通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文件内容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达到病毒的传染和扩散。被嵌入的程序叫做宿主程序;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