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蹉跎岁月误解成了苦难岁月,或者是坎坷岁月,这样的误用也不少,我们来看一下用错的句子:
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人民网 2010年2月2日)
这张“全家福”留下了我们在蹉跎岁月里弥足珍贵的情意和难以忘怀的回忆。(《西安日报》2010年2月24日)
聂的棋艺境界,与他当年在北大荒那段高风雪恶的蹉跎岁月有关。(《解放军报》2009年6月16日)
两岸关系经历过漫长的蹉跎岁月,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
释义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出处
晋·阮籍《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这一句“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出自《咏怀》之五,全诗如下:
《咏怀》之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大行道,失路将如何。
其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一句的意思是,纵然是用尽所有力气于“弦歌”中,然而,得到的快乐也未能达到极致;尽管能够在少年时任性,可是,年华终究是会在无意之中逝去。这表达的是一种“名世者思之当发奋而图强,弃世者思之当及时以行乐”的态度。
说到《咏怀》诗,就再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阮籍。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而阮籍又是“竹林七贤”之一,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
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或许正是如此,他才能写出《咏怀》诗,写出这句“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这条成语的相关小知识就讲到这里,实际上,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理解“蹉跎”二字:
1、《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2、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引申为失时,虚度光阴。
3、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4、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蹉跎岁月心仍切,迢递江山梦未通。”
所以,蹉跎的本意就是虚度光阴,这个意义一直保留到了现代汉语中。
因此,“蹉跎”带上宾语“岁月”,意思还是虚度光阴,是一个动词性词组。把蹉跎岁月理解为名词性词组“苦难的岁月”或是“坎坷的岁月”,是没有根据的,也是错误的。
正确例句
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嘉豹韬,枉蹉跎岁月一死鸿毛。”
傅雷《傅雷家书1954年8月11日》:“你现在能够定下心神,发奋为学,不至于想我当年蹉跎岁月,到如今后悔无极。”
叶文玲《不寻常的曲谱》:“当许多人蹉跎岁月、虚掷光阴时,姚从工却夺得了支配时间的主动权,他利用分分秒秒,一步步地向......现代结构化学挺进。”
尚明轩《孙中山传》:“孙中山认为,有志革命的人‘无所籍手,蹉跎岁月,寸功不展。’”
岁月蹉跎∣日月蹉跎
看到这个词就觉得比较陌生,毕竟是个不常被用到的成语,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成语的意思。
释义
马齿: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用以比喻人的年龄。
徒:空空地,白白地。
谦称年华虚度,学文没有长进,或没有取得成就。
这个词一般用于自谦。
争分夺秒
这是一个被常用到而且不易备用错的成语。
在《成语大词典》上的释义如下:
不放过一分一秒,抓紧时间。
只争朝夕
这一成语的释义如下:
抓紧一朝一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争分夺秒,偏重于住进时间,勤奋学习和工作;
只争朝夕,偏重于抓紧时机,积极进取。
中央电视台于1982年出品的情感剧,名即《蹉跎岁月》,也是把“蹉跎岁月”当成了“苦难的岁月”用的,笔者估计对“蹉跎岁月”的误用也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好了,今天讲的“蹉跎岁月”大家都明白了吗?它可不是形容苦难岁月,或者是坎坷岁月,而是指浪费了时间,是一个用于贬义的成语。可不要用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