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也被称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也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日落晚霞
卢沟桥全长266.5米(桥身213.5米,两端雁翅各26.6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有桥墩10座,共11个桥孔,全以白石建造。桥身、拱、桥墩以腰铁牢固,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尖端加装三角铁柱,称“斩凌剑”,以抗御洪水和春冰。
卢沟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金明昌三年(1192年)卢沟桥建成。金章宗定名“广利桥”,因跨卢沟河(即永定河),改名为卢沟桥。
卢沟晓月
关于卢沟桥的名字还有一个传说也很有意思。据说很久以前在今天卢沟桥的地方并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当时有一个姓卢的商人在渡口附近经商,生意做的非常红火。一天,卢姓商人带着经商所得的钱财,准备搭乘姓田的摆渡者的船回家探亲。想不到姓田的摆渡者,见财起意,将卢姓商人推入永定河淹死,霸占了他的钱财。后来姓田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对儿子十分疼爱,但男孩儿十岁的时候,每天要打父亲三个嘴巴,不打就又哭又闹。姓田的十分无奈,于是便向一位老僧求教。老僧说:“你之前是不是害死一个姓卢的人啊?你这儿子就是他转世而来的,他今世向你报复呢!”。姓田的非常害怕,求一位老僧开恩救命。那老僧说:“让我救你也不难,只要你把劫走的钱财都拿出来修座桥,让过路的人不再受你这种人的坑害就行了。”姓田的听了老僧的话,赶紧请来一些工匠建桥。半年后桥建好了,姓田的向老僧讨教桥名。老僧微笑着说:“这座桥是你向卢氏还账而修建的,取一笔勾销的意思,再加上你这笔账是从水中而起,用沟带勾,所以我看就叫卢沟桥吧”。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警示着我们后人一定要弃恶扬善。
卢沟桥另外一个传说就是“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相传古时,有一个来自山东的枣贩,一天经过卢沟桥看到石狮子,便数了起来。只见他从西到东,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没有数清楚。这时同伴劝他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由来已久,但他听了不服气。后来他想了个方法,他从枣筐里数出一堆枣来,每数一个狮子就往嘴里塞一颗枣。这样从桥西数到桥东,从桥东数到桥西,总能看到有的狮子嘴里没塞着枣。接着他又拿出一堆枣来,继续数狮子,可数了一整天,自己的枣筐都见底了,还是见到有许多嘴里没有塞枣的狮子。他没有办法,只能放弃了。
其实,卢沟桥自金代建成,历经元、明、清至现代不断修缮。每个朝代,带雕刻的狮子都各有特色。金元时期的石狮身躯比较瘦长,狮子头比例特别大,显得脑袋大,面部较窄,嘴巴上翘,下巴不丰满,嘴部微微张开,但总体上雕刻的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一种假的张开。明代的石狮身躯稍微粗短,或足踏绣球,或足踏小狮,或身上有小狮,狮子嘴部张开,舌头向上舔着,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清代的石狮突胸张嘴,雕刻细腻,身上间有小狮。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石狮外表甚新,雕刻比较粗陋,狮子后头卷发变大了,以前都是九圈十圈,现在就一圈两圈,狮嘴、鼻子、眼睛不刻那么深了,明显很随意的,没有什么比例。总体来说,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了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队在一次调查研究中,对卢沟桥的石狮子做了一次清点工作。清点出大小狮子485个,本以为就算彻底数清楚了。谁知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另外还有17个,这样大小狮子的总数应该是502个。可是对这个答案,相关的专家学者还是不敢断言他就是最终数目。今后还会不会另外发现一些石狮子,有待再一次的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