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武官的待遇为什么一直比不过文官呢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官员,他们因为官阶不同,身份和权力上也有着许多差异,而在这里,还有一项最明显的差别便是“工资”了。 古代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在大多数时候,文官的地位...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官员,他们因为官阶不同,身份和权力上也有着许多差异,而在这里,还有一项最明显的差别便是“工资”了。

古代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在大多数时候,文官的地位要相对来说更高一点,两者在“工资”上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武将获取功名主要靠的是在战场上立下的战功,比如: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便是最主要代表。

RdtiuxPFy0Bedx_imonwo2wvq1.jpg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武将地位较高,原先流行的“世卿世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军功爵制”。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原有的制度之下,不管士兵在战场上有多么的勇猛,最终,功劳都是落到了贵族身上,这种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将士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总是消极怠战。

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一个士兵都是一方领主的生存根本,为了让他们更加诚心地为自己效力,“军功爵制”也就应运而生了。军功爵制大致有三条原则,其一便是士兵所得到的报酬与其杀敌数量有关,凡杀死两名敌人便可以得到爵位一级和与之相应的田宅,或者也可以选择做官,而如果能够杀敌五人,还可以得到许多奴隶。

乍一看好像很容易的样子,其实并不然,因为,这种制度的另一条原则就是,如果一伍中(通常是五人)有人战死,其余人都要受到惩罚,如果,有杀人的功劳便可以抵消,每死一人,便需要杀一敌来抵偿,在那种双方兵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想要杀死敌人,并且,全身而退已是很难,更何况,如果搭上一个弱小的同伴,升官的难度又会大大提升。

而军功爵制,虽然,相对原有的制度有其进步性,但是,它毕竟还是封建时代下的产物,因此,总是会偏袒于贵族这一边,所以,该制度的第三条原则就是:爵位越高,赏赐越重。这样一来,贫富差距自然会被不断的拉大,只不过,其速度有些缓慢而已。尽管如此,武将在“工资”这一方面还是要相对公平许多。

可惜的是,除非像战国时期这样的乱战年代,否则,武官的地位很难超过文官,尤其到了宋朝之后,重文轻武之风盛行。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

Rdtiuxf5QpOMW0_fanuet5nb20.jpg

往后文官的地位不断上升,而武官却在不断下降,这主要则与统治者的决策有关。历朝历代,许多朝代都是亡于内乱,其中,主要都是因为武官权力过大,导致其威胁到中央,因此,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一直不敢给予武将过多权力。到后来,统治者更是将练兵军官和带兵军官分开,以此,来防范武将对朝廷的威胁。

这里,我们主要再来对比一下文武官员的工资。

在清朝的时候,各级官员的工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折合人民币来算,清代文官和现在相比,相当于县长年收入二十三万,市长四十六万,省长两百三十万,这是包含所谓养廉银在内的。而清代武官和现在对比,相当于团长年收入两万,师长七万,军长四十万,集团军司令五十万。这也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了,但总的来说,文官的工资还是高过武官的。

这其中,文官的“工资”名为俸禄,这里的俸禄是俸银和禄米的总称,通俗来说,就是白银和大米。大多数朝代下,俸禄都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发放,由于,俸禄实在不高,许多官员不得不贪污受贿才能养活家人,真正的清官往往需要十分节俭才能勉强度日。为此,清朝还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因其目的是避免贪污,培养廉洁之风,故而取名“养廉”。

Rdtiuy01XZ5HRQ_wbeo2prylsh.jpg

养廉银虽然给官员增加了许多收入,但其制度也是偏向于高级官员,底层官员的受益并不高。并且,官商勾结是清朝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清朝百姓穷困潦倒,官员很难从他们身上得到多少好处,而当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商人,却成了地方官员牟利的首要对象。尽管,明清时期对商业相对宽松,商人越来越富有,但是,士农工商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商人尽管手握重金,仍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保证获利的稳定性,这些商人往往会和官府勾结,向地方官行贿以寻求保护。当然,尽管这些勾当都是天下皆知,但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商人向官府行贿的时候,往往不会直截了当地拿钱送去,而是要找一个理由才行,譬如:天冷了便送些炭火费,天热了便送些消暑费,有时借着同乡之名,有时借口师出同门,拜见的时候送一些,临走之前再送一些。

尽管这些理由实在拙劣,但是,只要这块遮羞布还在,也就不会有人多说什么。历史上,真正将这种贪污风气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和坤。和坤原本出身贵族,却在年幼时候父母双双去世,自己和弟弟还险些被赶出家门,后来,科举不中,却幸运的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成为他的护卫。和坤一路仕途顺畅,一直升任到侍郎,这时候的和坤为官清廉,还帮着朝廷查出许多贪污官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李侍尧一案。

RdtiuyHARTrIx9_u4van04mneg.jpg

李侍尧被斩之后,其家产大部分都被和坤私吞,乾隆也因为此事对他大加封赏。和坤初次感受到掌握钱财权势的快感,渐渐的,就有些贪恋钱财了。后来,和坤的儿子被乾隆招为额驸,又因此得到了许多奖赏,百官见到和坤风头正盛,纷纷前去巴结他。逐渐的,原本不愿受贿的和坤也就松了口,他开始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朝廷中许多官员因嫉妒或看不惯和坤的作为,在一些案件中纷纷弹劾和坤,但后来,都被和坤利用文字狱残忍杀害。

和坤不仅对朝廷官员收取贿赂,对基层百姓他也不曾放过。当时,和坤担任翰林院学士,科举考试的事务都由他经手,许多秀才想要做官都必须向他行贿,一时间出现“价高者得”的现象。由于,和坤一直深得乾隆信任,和坤一直排挤朝廷中的“异己”,他的受贿手段不断增多,连军界都能够插手。乾隆晚年退位后,嘉庆皇帝继位,但是,乾隆仍然坚持上朝,由于年老的乾隆口齿不清,经常需要和坤在其身边为他“翻译”,和坤趁机把持朝政。

这个时候,甚至,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他的眼线,这种行为更是引起了嘉庆皇帝的极度不满。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很快就着手清理和坤势力,同年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宣布和坤的数十条罪状,并且,下令将其抄家问斩。由于,从和坤家中抄出的大量财宝竟达到了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赋税收入,因此,当时有歌谣这样唱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事实上,不只是和坤,许多满清贵族,尤其八旗子弟,他们的行为都与和坤相差不多。

  • 发表于 2023-06-15 23:48
  • 阅读 ( 79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旭
李旭

742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