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特娇女装(人到中年忆童年(14)上)

#八十年代# #人到中年# #童年# #烫发# #时尚发型# 14、那个年代的农村时尚之“顶上风光”(上) 时尚是个舶来词,英文fashion的音译。时尚的定义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来说,走在先...

#八十年代# #人到中年# #童年# #烫发# #时尚发型#

梦特娇女装(人到中年忆童年(14)上)

14、那个年代的农村时尚之“顶上风光”(上)

时尚是个舶来词,英文fashion的音译。时尚的定义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来说,走在先锋和潮流顶尖的流行款式和时兴产品,就是时尚。

所以我们要讲八十年代农村的时尚,自然也要立足于那个年代,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农村人们的经济情况和精神风貌,才能来欣赏当时的时尚。

在前面的《从中山装两用衫倒背衣到的确良开司米到“高定手作”,我亲身体会的童年》一文中,已经讲到了大部分服装上的时尚。是的,男装的中山装和后来的梦特娇、皮大衣、女装的两用衫的确良衬衣、以及男女通用的开司米毛衣、喇叭裤等等,都是正儿八经的时尚潮流。而这些时尚潮流的出现,无不是跟当时的社会变革有关。

比如中山装,最早由中山先生设计,后来经过一系列改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认定为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出席重要场合的标准着装。这样由革命先驱和各级国家领导人们亲身带动的时尚,自然成为建国后全国男性人人争相追捧的潮流。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社会现实,和全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再加上抗美援朝那些年的上下团结万众一心的精神风貌,中山装的时尚潮流一经成立那就是直接坚挺傲立三十年,且不移不易的存在。

一件服装所引领的潮流能够历经三十年实在是相当罕见,几乎已经成为建国后男士服装类型的一种形制了。十年动乱结束,来到八十年代之后,改革开放开始,打开国门的中国人乍然间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开始了努力学习的过程,于是西装开始涌入。中山装的潮流在改革开放之风的吹拂下终于退出大众服装的历史舞台,基本上只有国家领导人在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会穿着。

国门继续开大,西装之后,喇叭裤、蝙蝠衫这样款式夸张的服装也吹上了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开始追求“洋”味,力图摒弃自己身上的“土”味。这种变化看着好像崇洋媚外,其实也非常正常。田地包产到户,农民开始务工,经济基础的变革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自然也带来审美追求上的更新。中国人追赶潮流的步伐迈出国门,开始走向国际。

九十年代依然如此,服装鞋履的款式之外,还有面料、品质上的追求。改革开放二十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审美方向和审美追求的转变。到本世纪初,身份地位等经济象征成为了审美追求的一个重大方向。不得不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们带来的是急需引导和合理释放的自我展示需要。

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的追求重新提上日程,汉服这种历经三百年消亡的承载一个伟大民族历史精神风貌的服装,在2003年被一名三十多岁的男性穿上街头之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年轻人中具备了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也是时尚潮流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和精神文化双重影响下的一个重大展现。

中国人从打开国门不管适不适合都追求一下洋味开始,到现在在历史长河中努力找回自己曾经的样子,这就是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风貌的变化,值得点个大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洋也好,土也罢,甚至古和今,都只是呈现形式的一种,都是可以追求的时尚潮流。甚至于曾经被很多人批判为崇洋媚外的一些时尚,比如染黄头发、戴假睫毛,也只是过程中的一个点而已,并不能承载太多有关民族气节和国人自尊的东西,是当时内心的不自信造成的过度的自尊和敏感在影响着我们对于“洋”的态度——过度追捧或者过度批判,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不过呢,这些都只是一个过程,当中国人真正自信了的时候,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反而成为了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的新路。综观历史,其实咱们祖上也不乏这样的兼收并蓄的潮流,比如唐太宗时代的胡服骑射,就是中西结合的典范,那并不是当时的“崇洋媚外”,而是适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有益改良。

所以自信了的中国人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浪漫包容,更具备创新和建设的能力。

宏观方面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尚潮流在体现经济基础带来的精神变化和审美变革方面即是如此,但真正有意思的肯定不是这样从大方向和大角度来看全体中国人的变化(毕竟我也不是社会工作者或研究者),而是深入到其中某个时间段,来亲身体会中间的一个个时尚小风潮。

好了,切入正题,让我来说说我亲身体验的那些个八十年代的时尚潮流吧。小时候比如倒背衣和粉红裙子的孩童潮流就不说了,幼稚,要说就说真正的大人在赶的潮流,本篇先从“头”开始,讲述发型这个“顶上”风光。

众所周知,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和一个二十出头的二姑,于是当那一阵阵头顶的时尚之风吹到农村的时候,我家里这两根时尚天线立刻就滴溜溜转起来了。

于是某天当她们去隔壁的隔壁镇(隔壁的隔壁镇是本县南部重镇,比较繁荣。南部乡镇的人节假日赶集多去这个镇,很少有机会去县里)上光顾了一家门口有个霓虹灯不停转啊转的理发店时,把五六岁的我也捎上了。不仅捎上了,还把我的头发也给捎到了美发师的手下。

那时候正如《人世间》里的吴倩那头短螺蛳旋(头发卷成像螺蛳屁股一样转着圈的旋儿)一样,农村妇女不管未出阁的姑娘家,还是已经嫁人的小媳妇儿,人人都被这种洋味十足的螺蛳旋迷住了。那阵风吹到我们那旮沓的时候,家里两个姑姑就冲上了时尚第一线。

吴倩的螺蛳旋明显是上了发蜡,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螺蛳旋都是没有这么油亮的

我没想到我的小脑袋也被这阵螺蛳旋风给刮上了,怎么刮上的,哪个姑姑起的心动的念,哪个姑姑跟理发师说这个小娃也给整上,我一概不知,甚至于一个人坐上那张带靠背的油漆旧木椅的时候我还在云里雾里。

现在最清晰的记忆就是我坐在木椅子上看着上面几十个垂挂下来的屁股上拖着跟双股布电线的铁票夹发呆,然后两个姑妈跟理发师连哄带骗“就好了就好了”,将一个个夹子夹上了我的头毛。可怜我的头被那些那些铁票夹夹着,移动非常受限。时间又在一堆的“就好了就好了”之中被无限拉长,于是我开始扭着头要哭不哭,“好了没啊呜呜”问个不停。

就是这种铁夹夹弯了我的头发,简单粗暴有效

可惜这个时候两个姑姑已经坐到别的理发椅位上,一人一口蒸汽锅扣上了。两人分身乏术,“就好了就好了”都是隔空撂过来的。

那时候的蒸汽机没有这么现代,但找不到老的图,只好拿这个代替了

我两脚悬空在那张高高的木椅子上不知道被那些铁票夹夹了多久才刑满释放,唉,真是太苦了。

其实现在都不知道当时铁票夹是怎么作用在我头发上的,应该是头发已经上了发卷,但是铁票夹怎么跟发卷联系上的可能跟那个时代简单粗暴的烫发技术有关,我也不是很有研究。至于为啥我不扣蒸汽锅而直接用夹子电我也不太懂,只记得刑满释放的时候,我也一脑袋螺蛳旋,跟两个姑姑的差不多。

三头螺蛳旋回到家,受到了家里父老兄弟的热烈欢迎,大家看我们都觉得太洋了简直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于是我们爱美的虚荣心都得到了极大满足,自己揽镜自照也脚得洋极了,简直不像这方水土能够养出滴银!

但麻烦也接踵而来,因为好看的东西无论是机器还是工艺品,都少不了日常维护保养,螺蛳旋也不例外。它需要持有人能够日常有时间有闲心可以如美发师那样精心呵护打理它,不然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杯具。

五六岁的小孩子有的是时间,然而她却没这份闲心;她老妈有这份心,却不闲,更没有太多时间。两相一错落,杯具就发生了。

螺蛳旋梳不通的后果就是满头乱发一堆死结,妈妈攥着梳子追在我后面,手上梳不通,就妄图用语言和口舌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结果就是大大伤害了我们的母女关系。

虽然小姑经常会拿着她的发蜡来解救一下我,但一方面天天蹭小姑的发蜡我妈觉得不太好,另一方面是枕头巾被发蜡搞得特别油,这点老妈又受不了,于是没过几个月,我的螺丝旋就被她把我拎到阿前伯的理发店里削掉,又剪回了农村女性普遍采用的“三刀头”(三刀头大约是指脑后头发发尾的长度位置为三个层次,最少剪三刀可以实现,两刀为两耳处,一刀为脖颈处)。

不过那时候的我还是太小了,对螺蛳旋经过老妈这几个月的言语加手头暴力,也彻底没什么执念了,而且起先烫来这一头螺蛳旋都不是我自己的念头,于是削掉就削掉吧,轻轻松松的短发好洗好梳,妈妈外婆都满意。

咦,此处怎么有外婆乱入?其实不是乱入,而是外婆从来都对直短发有执念,不管妈妈还是小姨还是我,她都只主张我们留直短发,清爽利落。这是她几十年直到现在都没变的审美观,尽管她自己是卷发,嗯,天然卷。

(下半篇待续)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 发表于 2023-06-01 15:00
  • 阅读 ( 88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华
李华

69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