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大周王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45db1e44eb6a4df9b13123a6899b5c51_pbfxub1ye1p.jpg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河南中部郑州新郑市始祖山一带的潩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 ,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人起源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而且有三子,偏爱小儿季历。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

  • 发表于 2023-05-17 16:13
  • 阅读 ( 42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郑东翔
郑东翔

69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