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什么意思?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导致西周灭亡,这件事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笑话,因为当时的周幽王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一个女人,最后被褒姒给气死了。那么这个女人是谁呢?她就是褒姒。褒姒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的美貌让很多人都为之倾倒,但是她的性格却非常的暴躁,经常发脾气。
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事实上,这个历史是假的,没有这回事儿。只不过是后世王朝的大臣们瞎编的故事,讲给国王听,叫国王不要像周幽王那样爆虐而已
二:烽火戏诸侯是哪个女人
作为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发展到鼎盛的王朝,周朝以其将近八百年的国祚位列我国历史上所有王朝之首。从最初“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到西周因“烽火戏诸侯”的把戏灭亡,再到东周时期天下分为春秋、战国两大阶段,一时间诸侯国相互攻伐,而诸子百家则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理论,周朝时发生的许多故事如今依然脍炙人口。
当年夏朝灭亡,主要被归咎于末代国君夏桀残暴不仁、宠幸妹喜;商朝灭亡,则被归咎于末代国君商纣王沉湎酒色,宠幸妲己。西周的灭亡同样如此,只不过这次被指责昏庸的是周幽王,而得到宠幸的则换成了褒姒。相传,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烽火戏诸侯”,结果失去诸侯信任,最终只能在外敌入侵时坐视王朝的覆灭,而实际上这个被《史记》收录的故事相当违背常识。那么,司马迁又为何要如此记载呢?
在《史记·周本纪》中,太史公司马迁一如既往用生动鲜活的文笔记录了远在自己所处年代六百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按照书中记载,当时周幽王宠爱的妃子褒姒不喜欢笑,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点燃烽火,又命人擂鼓。按照当初的约定,周天子遇到外敌入侵便可以点起烽火,诸侯见到烽火便需要尽快赶来支援。
然而,当众诸侯率军匆忙赶到时,却发现城墙上的周幽王与褒姒捧腹大笑,俨然将他们的信守承诺当成了笑柄。此后周幽王又数次点燃烽火取乐,渐渐地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而后犬戎前来进犯,周幽王试图再次点起烽火求助,但已经失去了诸侯们信任的他没能等来援军,最终只得被杀害于骊山之下。
客观来说,这个本质上就是“狼来了”的故事确实存在一定的教育意义,它提醒着人们不要滥用他人的信任。不过,如果是寓言故事集当然可以随意编造故事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作为史书的《史记》显然不太应当将一个如此荒诞不经、漏洞百出的事件收录其中。
这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短短的故事中确实存在大量“槽点”。首先,“烽火戏诸侯”的名字就有问题,早在唐代,张守节就在为《史记》进行注解时表示:“昼日燃辀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也就是说,烽火往往是夜间点燃,靠火光传达信息,而白天用以传达信息的则是能够通过上升到高空被远处观察到的狼烟。
当然,也可以说周幽王与褒姒就是偏偏要在夜晚点燃烽火戏弄诸侯,那这就牵扯出了第二个问题。不管是烽火还是狼烟,其实传播范围都相当有限,一般来说,想要将消息传达到远处需要多个烽火台接力点燃。很显然,周幽王所在的镐京城外并没有修建长城,这就意味着城墙上点燃的烽火很可能站在城郊就已经很难观察到了,诸侯们分散在各地,又如何能够纷纷看到烽火,又不约而同地赶到城下呢?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是取材自《吕氏春秋》,这本传说中“只字不换”的名著中记载道:“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相比于《史记》的版本,《吕氏春秋》里的记载是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而击鼓。尽管召唤诸侯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同样的道理,鼓声传播范围也相当有限,分散在各地的诸侯又怎么可能都听见呢。不过,和《史记》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本就是一部收录了各家学说的杂书,包括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在内的许多寓言性质的故事都出自其中。
《吕氏春秋》可以通过周幽王戏弄诸侯来提醒世人重视信用,而司马迁在史书中也如此记载,显然有些不太妥当,毕竟史书更重视的是真实性,而非故事有多么精彩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其实,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也并非毫不负责地将周朝灭亡归咎于周幽王戏诸侯,他也提到了当时周幽王打算废黜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而太子宜臼的外公申侯得知后勾结犬戎等势力攻打镐京这一西周覆灭的真正原因。
司马迁之所以要记载烽火戏诸侯这个寓言性质的故事,其实除了习惯性将亡国的罪责推卸给昏庸的末代君王、受宠的“红颜祸水”之外,还不得不提到曾经当过司马迁老师的董仲舒。董仲舒主张每个王朝的兴衰都符合“天命”,亡国之君一定是昏庸无道,被天命所抛弃之人。正是受此思想影响,司马迁才会刻意强调周幽王失去了以诸侯为代表的天下人心,让王朝的更迭更加符合董仲舒的理论主张。
三: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
公元前718年,周幽王宫涅继承王位。当时差距发生地震,可幽王却不思救火之灾,反而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醉生梦死。幽王三年,褒国为取悦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可谓名不虚传的绝色佳女。细柳腰,冰肌玉肤、花颜妖娆、色眼微动,便可令人魂不守舍。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终日在皇宫寻欢作乐,带褒姒和文武百官去骊山温泉游幸,为了游幸的安全,在骊山西绣岭第一峰上修筑报警设施——烽火台。却说褒姒入宫后,幽王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久,褒姒便为幽王生得一子名伯服,幽王倍宠褒姒。可此时的褒姒却整日双眉颦蹙,凤目含忧,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以为褒姒思乡怀旧,遂令乐工弹琴为其解闷,希望得到美人一笑。可幽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谕百官,“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黄金万两。”宠臣虢石父说他有妙计可使妃子一笑。幽王大喜,催其快讲:“王妃常忧,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无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笑颜常开。”幽王听后即令诏书废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太子,即驾幸骊山。幽王来到骊山温泉行宫,命令点燃烽火,但见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候看见烽火,急忙调动三军,直奔骊山。近前却听楼阁里,琴瑟声声,觥筹交错,却不见一兵一卒,可此时的褒姒看见惊恐万状的各路诸候,却嫣然一笑,幽王见褒姒妩媚百生,不觉欣喜若狂,于是重赏虢石父。之后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扩展资料背景: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参考资料
女主角是褒姒,男主角是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欢迎追问,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