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手机充电的时候,电流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的手机电池容量小,那么就会导致电流不稳定,这样的话,手机就会出现现过热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发烫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给手机充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电流的大小,尽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其次,我们还要注注意手机的充电速度,如果充电速度过快,很容易导致手机发热,这样就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有朋友反映自己在给三星s9充电的时候,出现水滴图标提示,充半天都充不进,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解决办法。 三星s9充电显示水滴怎么办 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排查: 1、使用原厂充电器连接家用电源充电。 2、更换电源插座尝试或更换一条数据线连接充电器充电。 3、若手机可以正常开机使用,建议备份手机中数据(如联系人、多媒体文件等),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解决,建议将手机送去售后维修。
若您的手机进水/进液,建议您不要尝试开机,防止因机器内部短路,而损坏内部元器件(若机器电池可拆卸,建议将电池取出)。建议您携带机器到当地的三星售后服务中心,由工程师帮您检测,具体费用以服务中心检测结果为准。
虽然手边的插排上插满各种手机厂商随新机发布的充电器,但我没想到它们会成为晚上写稿的“绊脚石”。
昨天下班走到园区门口,发现没带电脑充电器,于是风风火火的回到工位,随手就从桌上抓了一个某厂号称可以5分钟充30%电量的80W快充头。回家准备插上电脑继续用时,发现竟然无法正常给电脑充电,速度慢的可怜,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电脑的电量从20%一点点掉到4%,直至关机,唯一安慰就是终于能早睡一天了。
而白天开会,就在电脑电量快“寿终就寝”时,又随手拿起来了一个号称10分钟充40%电量的66W手机厂商充电头,又充不了。
当时的心情就和吃方便面发现没有酱料包、上厕所发现没带纸一样,心急如焚。
这种尴尬场面,真的致命。
为什么在几年前,很少会遇到相同接口的充电器充不进去电的情况呢?
原因就在于当时Micro USB接口是主流配置,这种接口在早期被广泛地用在像充电宝、电动牙刷、手电筒、手机这类小家电中,而且当时绝大多数手机还使用可拆卸电池设计,因此这种接口其实更多的作用是传输数据用,充电只能算是“辅助”,加上受限于其接口充电电流最大只为2A,对于绝大多数设备厂商来讲,没必要在这上面瞎折腾。
而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电池容量也随之增大。在电池不可拆卸之后,如何让手机能短时间充满电,成为手机厂商们当时“秀肌肉”的技术,于是各种快充技术应运而生。
比如OPPO就在当时推出了一款绿色触点的Micro USB“魔改”接口,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增加触针、使用自家充电头来实现“快充”,这种快充被OPPO起名叫“VOOC”,在2014年就凭借“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迅速火遍市场。
但它只能通过特定插头和充电头来为特定手机充电,这其实就是“私有充电协议”。
发展到今天,Type-C已经成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标配,甚至大部分电脑也采用了Type-C接口。虽然大家“接口”形状都一样,但各个设备之间的充电器却不能通用,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各个厂商的充电协议都不一样。
早期的私有协议,都是采用低电压,大电流方式来提升输出功率,Micro USB最大电流也仅为2A,已经不能满足后期日益增大的充电需求。Type-C接口要比前者更能“承载”大电流,OPPO通过“电荷泵”技术,来增加转化效率,并让电压减半,电流加倍以及多快并联方式,来提升充电“瓦数”。
vivo和iQOO采用的FlashCharge和SuperFlashCharge充电技术,也是通过双电荷泵、双电芯设计来利用双电池充电,其中是通过“电荷泵”来达到快速降压,电流加倍方式提升充电瓦数。
而华为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可以看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随华为Mate8旗舰手机发布的QuickCharge 技术,协议是FCP,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FCP协议和高通QC2.0“公开”协议基本一致,按理说华为设备应该能通过QC2.0充电器充电,实则不然。由于受限于专利问题,之后华为就通过自研SCP协议,从FCP的高电压低电流过渡到了高电流低电压,不管是后期的40W超级快充还是截止到目前的66W充电头,也因同样采用“电荷泵”技术,充电效率得到提升。
三星手机的充电协议可以用“混乱”来形容,早期采用自家高压低流的AFC协议,之后兼容QC2.0,随后又取消了,之后又经过了一段“复杂”调整期,干脆在最新旗舰上直接用了“公有”PPS协议。
简单来讲,PPS协议是2017 年 USB-IF 标准化组织在 USB PD 3.0 标准中可编程电源(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协议的缩写。要支持此项协议,必须要支持PD3.0,这就有点“半公开”意思,而且有组织背书以及高通支持,加上能“动态”调整电压/电流,就能更好地提升充电效率还不易发热。
此外因为PPS目前仍然在发展阶段,所以采用的厂商并不多,不过PPS协议充电器相对于前边几款“私有协议”来讲,其对于QC/PD 的良好兼容,还是获得了部分厂商认可。
安卓手机厂商的大功率充电器,基本是“私有”协议。
有“私有”就有“公有”。
其中兼容性最为“广泛”的就是USB-PD 协议,它是由USB-IF 标准化组织更新并负责发布,其中谷歌、苹果、高通都是其会员,而PD协议也是苹果“唯一”认证的快充协议,目前PD3.0协议已经到100W,也向下有很好的兼容性。
而高通的QC协议也是“公有协议”,比如最新的QC5就基于PPS,通过动态调整可以实现100W以上的功率,向下兼容性也比较好。
此外还有联发科的PE协议,因为过于小众,这种协议已经难能在主流手机市场见到,故不再讨论。
其实谷歌在2019年就规定,安卓手机必须要支持PD协议,才能支持GMS服务,但是受限与国内环境因素,市面上那些标注44W、66W甚至是80W的充电器,无一例外都是“私有”协议,一方是出于安全适配考虑,一方面是PD协议还是有发热和充电效率问题,综合考虑厂商还是愿意使用“私有”协议。
而从一众安卓厂商都在“学着”苹果不附充电头又继而又让消费者花大几百元去买“私有”协议充电头才“享受”最高待遇,而只能给其他设备“最低”待遇来看,未免吃相有点太难看。
对于像苹果这样只支持PD协议快充的设备,如果使用安卓这些所谓的“高功率”充电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只能以“最低”功率来充电,对于Macbook Pro这样的设备自然而然就无能为力了。
像我这种除了电脑是Mac,其他设备都是安卓系统的用户来讲,没想到除了系统体验外,充电都能“割裂”成这样,本以为能够凭借安卓的“高充电”功率一“头”走天下,这可好,还没出去就因充电头协议不统一,“消耗”在半路上。
以“环保”为由不配充电器,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讲影响并不大(完全没有看不起苹果最高只有27W充电功率的意思),但安卓手机不配充电器,而一味地推出高充电功率技术,那可是致命的。除了官方标配的充电头外,虽然有“氮化镓”这种新技术的“第三方”充电头,在外观上可能相比厂商的“高功率”充电头还小巧。
但还是会因为安卓厂商在“充电”部分集体“作妖”而失去存在意义。
而这种第三方充电器反而对苹果这种相对“佛系”的品牌支持度相当好,这里就不说像倍思、安克这样的大厂都有为苹果“独立”适配的充电器。就连普通的氮化镓厂商都能对苹果设备有很好的支持,市面上任意一款氮化镓充电器都支持iPhone、Mac的“快充协议”。
对于安卓这样“割裂”的快充,去年5月份,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已经发布了融合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不同品牌手机和充电器之间往往只能实现较低的充电速度。不仅严重影响了用户快充使用体验,造成资源浪费;也大大增加了产业链上下游研发风险与成本。中国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牵头发起《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得到了荣耀、矽力杰、瑞芯微、立辉科技、昂宝电子、电酷网络等多家终端、芯片企业和产业界伙伴的大力支持。”
基于这项规范,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提出了UFCS协议。UFCS协议是从充电器到手机的交互流程规范将采用和PD3.0类似,通过多档调压来实现不同功率输出,并最终可以达到200W以上的通用协议。
这确实可以减少不同厂商充电策略“四分五裂”情况,但这和品玩之前在《2022年,安卓手机为什么要全面普及64位应用?》文中对于安卓软件最终如何强制更新到64位的方法还是有本质不一样,软件部分依靠处理器更新换代就能进行“统一”,而对于充电协议来讲,不仅要考虑到软件系统适配,更要针对市面上机型做大量测试,而又要兼顾各方利益,显然难度要更高。
而目前,在面对安卓厂商充电协议如此“混乱”的今天,还是老老实实选购一款支持协议多一些的高功率氮化镓充电器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