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你熬夜加班精心制作出的报告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
而同事A的报告却让领导频频点头。
问题出在哪?我们设想下:
假如你是听报告的人,是愿意听1小时长篇大论,还是愿意只停留10分钟的精华版?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倾向于选择开口就说重点的人,还是选择半天还在绕圈子的人?
这就是问题关键:
不懂短时间内向对方传达“重点”的人,就是自我表达上,缺乏“万能河流模式”。
什么叫“万能河流模式”?
日本著名沟通大师斋藤孝在《开口就能赢》一书中提到过的著名理论“万能河流模式”意思是将两个人的沟通比喻成场景“踩在脚踏石上渡河”,河流的宽度代表彼此之间的知识“差距”,而踏脚石代表“你给对方的支撑解答”可以让他获得正确理解,从而顺利渡河。
如果踏脚石给的够多,渡河更易躲避风险,对方就能轻松抵达彼岸。
渡河就如经历职场,用最短的时间说出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将更容易在职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能够运用“万能河流模式的人有这2个优点:
机会自己掌握
语言就是机会,擅用这个模式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
举例:老陈是项目组长,在项目融资洽谈会上只有十分钟的发言机会,如何将53页项目案里的亮点说清楚引起投资人兴趣他需要这样做:
0标出投资者的兴趣点;
0针对项目案提出三大卖点;
0将三大卖点的分支细节用十分钟说清楚;
危机关系的化解器
擅长说重点的人更能化解危机关系。
举例:老张是开火锅店的,因为后厨卫生不达标被卫生局查到了,那如何平息老客的质疑和卫生局的检查呢?他是这样做的!
0先道歉,指出后厨具体卫生问题
0针对卫生局给的整改方案彻查主要负责人
0给出整改具体条列建议和规定时间
不能运用“万能河流模式”的人是怎么表达的:
不懂提问,意味着发现不了问题
一个不擅长提问的人,也意味着发现不了问题的本质。
举例:小张是大学新来的实习老师,这个学期接了个新班级,但是他不懂如何挖掘学生们的问题点,也不懂如何提问,写的教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来进行的,而没有满足“学生兴趣点”。导致小张的到课率低下,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0不懂提问,没有发现学生们的问题;
0当不知道对方问题时,你的教案就没有针对性,对方也会失去兴趣;
0学生和老师没有产生共鸣,自然大家都不爱听小张的课;
谈话说不到重点
一开口说一堆废话,人家无法接收到你要说的重点。
举例:李小姐在和对方讨论设计LOGO的方向和预算,坐下来的3个小时,设计方谈话跑题无法回到工作的重点上,后来李小姐换了设计公司。
设计方为啥丢了客户?原因就出在“不理解客户需求,谈话说不到重点上”。
其实只要谈话架构清晰,重点突出,许多本来繁琐的谈话都可以压缩到规定时间内完成。
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在《开口就能赢》一书中说过: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一分钟,顶多两分钟就能说明白,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最多只能让所有人享受松散的气氛而已。
斋藤孝还强调,一分钟把重点说清楚的方法,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而开口就能说重点更有利于提高职场竞争力。
一分钟演讲训练法:
需要准备:纸、笔、秒表或者手机计时器
举例:把所有人按照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然后确定一个主题,让小组里的每个人轮流进行一分钟的主题演讲,在正式演讲之前先预留3~5分钟的时间给他们做准备。
那么准备时间里具体做些什么?这里就要用到纸笔了!
在纸上把想说的话,用关键字形式写下来,然后从关键字里找出最重要的用笔给圈出来;
接着在圈出来的重点里,挑选一个重点中的重点,作为话题的骨干;
那如何圈重点呢?
举个例子:假如演讲的话题是有关庄子思想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先在纸上把能想到的关于庄子思想的关键词都给写下来。
比如,你可能会想到逍遥游、庄周梦蝶齐物论;
然后根据关键字,把要说的圈起来,并且选出一个问题,作为话题骨干。
基本上演讲架构就搭建起来了,接下来演讲部分:
拿出秒表计时,每人讲一分钟,演讲完毕进行投票,把票投给讲得最好的那个。
之后,成员进行互换穿插演讲,这样重复几轮,票数差距越来越大,得票最高的人就诞生了。
在这个活动里,你讲的话有没有引起他人的兴趣?有没有逻辑?有没有突出重点?不断的重复这个训练法,就可以培养出在短时间内说重点的习惯。
自言自语训练法:
前面的1分钟演讲训练更适合多人运用,而自言自语训练法更适合单独进行。
需要准备:讯飞语记或者讯飞输入法
准备一篇文章,用一分钟把内容概括出来,同样用秒来计时;
在讲的时候用手机录下来,讲完之后检查一下自己在一分钟之内输入了多少重点内容;
再接着多次训练,直到能在一分钟之内说出七八成的重点内容为止;
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声音,默念不是明确对外输出的方式;
另外在每次训练完成之后都要进行检查:
检查说话时是否带有口头禅;
检查讲话语速,显然说得快,就意味着说得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能够掌握讲话结构,内容重点突出成为一分钟讲话的高手,从而赢得职场竞争力。
“万能河流模式”如何运用?
什么是万能的河流模式:假设在一条河流的对岸有一个人,你要想让对方从河对岸过来,那么就需要在河里放一些踏脚石,这样对方才能够踩着这些石头从对岸一步步的走过来。
如果把这个场景应用在双方的职场沟通当中:
河流代表你和对方的知识隔阂,踏脚石就代表以传达出去的重要信息点;
对方最后能不能理解你说的话,就在于这条河流有多宽,你在河流里放了几块踏脚石;
如果话题理解起来比较难,又没有设置踏脚石,对方可能会在渡河时发生溺水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你传达的观点依然不被对方接受的话,很有可能在于你传递观点的时候没有放踏脚石或者踏脚石的数量太少了。
在实际沟通中,要想建立“万能河流模式”,具体的做法是:
利用视觉化效果
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代表河流。然后在河流里依次从近到远画上三个踏脚石,也就是你要填入的内容,一般一条河流设置三个踏脚石就足够了。
利用视觉化效果听众就会知道,想要到对岸去,只需要三步就可以了。
“万能河流模式”确实是综合沟通方法,无论你要传递什么信息,都可以套用这种模式。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传递“在职场,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础”这一观点:利用万能的河流模式,三步就可以做到:
把"身体和成功"放在河流的两边,在河流中间放三个踏脚石。
第1块踏脚石的内容:说明现状,就是很多人认为职场上的成功和身体没有什么关系;
第2块内容:用案例和数据来说明,这些人的观点是不对的;
第3块踏脚石的内容就可以得出结论;
不断的用这种思考模式来练习,就能够抓住重点并且传递给对方,成为讲话的高手。
在职场中,运用1分钟说话术你需要知道这3点
场景一:提问具体
举例:在一个提案或者会议结束的时候,演讲者通常会问听众,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啊?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呀?有没有什么建议呀?
其实很多人对会议的内容不是特别理解,也不会举手发言,既然作为听众有问题的话,为什么不在会议上提出来的来解答呢?
这个问题在于提问的能力很多人都欠缺,那么如何短时间内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呢?
具体的做法就是:
将问题做成笔记,同时写上自己的感想或者疑问;
其次要给这些问题排一个优先级的顺序
不要问私人话题或者只是个人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内容,要有建设性的启发;
提问之前进行筛选,最多只能提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然后把提问的时间控制在10秒内;
0场景二:构图式沟通
以方形90度角为出发点,两个人坐在90度角的两条边上,然后在桌上放一张纸,这张纸和两个人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接着就是在商量的过程中,分别把对方给的答案和建议写在这张纸上;
最后在结束的时候签上名写上日期,也可以当做礼物送给对方;
举个例子:小张在大学教课的时候,有个班只有5个学生,在讲课之前先询问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然后再决定讲什么内容,结果这几个学生都很迷茫,不知道要讨论什么。
于是小张就运用了构图式沟通法:
一边谈话同时倾听疑问,并且在纸上写下有趣发言和重要问题;
列出一个核心问题,接着和同学互动,再写下三个次要的问题;
结果在谈话的过程中就画出了一个清晰的结构图,课程要讲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
最后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在图上写下日期,签上所有人的名字当作是礼物送给学生。
0场景三:擅长道歉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犯了错,及时有效的道歉,就会把影响降到最低,反之就会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比如最近的“曾轶可事件”就是个典型列子。
在举例:青青和总监约好了时间谈事情,因为外出和他人谈事,结果迟到了,等到青青回到公司以后,总监大发雷霆,把她臭骂了一顿,那青青该怎么做呢?
在第2天上班的时候,青青主动找到总监认错,并且提出了不会再犯这种错误的方案。
比如说提前两小时出门,提前规划好时间等,这样有效的道歉显然会让对方感到满意,总之表现出真诚的态度,并且采取措施弥补之前的行为,会让道歉发生正面的效应。
在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时代,开口就能说重点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只要架构清晰,重点突出,许多本来复杂的谈话都可以压缩在1分钟内完成,希望大家根据方法论都能成为开口说话就能赢的职场沟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