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谚(农场谚语及有关雨的谚语大全)2021-08-06 22: 27杂谈田园农业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是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太阳到达经度135度时相遇。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节点,阳气渐化为阴气。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立秋节气的定义,立秋之后才是秋天,但是立秋还处于炎热的阶段,所以立秋之后还是会很热。但立秋节气过后,降水会明显减少,天气以干燥少雨为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更是如此。关于立秋节气,民间有很多说法,很多都和立秋的天气有关。那么,初秋会下雨吗?预兆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老祖宗留下的五句谚语中寻找答案吧。
一、秋雨欲滴,遍地黄金。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秋天开始下雨时,这意味着农民种植的作物将会有一个好收成。秋收时节,随处可见金色的收获。
立秋节气前后,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最后阶段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天气状况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过去由于农业设备有限,中国很多农村几乎没有灌溉设备,农民只能靠天气吃饭。立秋前后作物生长快,需水量大,降水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老一辈的人发现,如果那一天初秋下雨,将来会有大量的降水,庄稼会在充足的水分和产量下长得很好。但立秋节气晴时,未来天气以晴为主,立秋后依然炎热。如果这个时候降水少,作物的生长就会因为缺水而受到影响,产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秋雨欲滴,遍地金”的说法。
第二,立秋不下雨就是秋天,一直以来都是半收割。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秋天开始阳光明媚时,这个秋天对农民来说将是一个空秋天,农民种植的作物只有一半左右的收成。
立秋不仅是秋天的象征,而且对农民来说,立秋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立秋后,由于天气仍然炎热,作物不会在立秋后立即干枯,而是进入最后的生长阶段。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作物生长最后阶段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收成。无论是玉米、大豆还是水稻,进入生长的最后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立秋后的降雨会直接影响作物的收成。初秋天气晴朗的时候,未来的降雨量会特别少,作物会因为缺水而减半。对于农民来说,如果初秋天气晴朗,秋天的收成会减半。
初秋三场雨,夏季布衣高挂。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立秋后雨水会频繁的时候,天气会越来越凉,我们夏天穿的衣服就穿不下了,只能放在高处。
虽然立秋不是立秋的象征,但立秋后的中午依然会很热,早晚都能明显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老人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冷雨”,意思是立秋以后每次下雨,天气都会变凉,很接近“立秋三场雨,夏布衣高挂”的意思。其实这个说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因为立秋节气过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会继续南下,遇到南方不断下降的暖空气,就会形成降雨。随着冷空气陆续南下,阴雨天气会变得频繁,气温会一再降低。民间也有“一场秋雨寒,十场秋雨穿棉”的说法。每一场雨都会导致气温下降,温度一次比一次低。下了十场秋雨就初冬了,我们该穿上棉衣御寒了。
第四,立秋下雨,百日无霜。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那一天立秋下雨,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天里就不会有霜冻。由于后期天气寒冷,农民不宜急于收割。
立秋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初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从秋天开始到之一次霜冻之间大约需要100天。初霜节气的意义不是初霜后霜降,而是天气变冷。清晨,我们可以看到树叶和树枝上的之一层霜。但是,并不是每年初霜节气后都会这样。人们发现,如果初秋多雨,之一次霜冻就会推迟。相反,当立秋天气晴朗时,它会发生在初霜节气前后。因此,有经验的农民会在秋收季节通过观察初秋天气合理安排收获时间。
5.初秋下雨时人们很高兴,夏天下雨时人们很担心。从字面上看,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当秋天开始下雨时,这是一个好收成的迹象,农民会非常高兴。然而,当夏季和节气期间下雨时,降雨量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农民会担心收成减半。
初秋下雨时,农民会很高兴,因为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庄稼长势最旺。所以,这个时候,雨水充足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好处的。然而,暑假过后,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农作物的生长将进入最后阶段。这时,作物对水的需求就会减少。如果此时雨量仍然充沛,农作物会因为不能吸收太多水分而发霉腐烂。在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将会歉收。
明天是立秋节气。你们那里有这种说法吗?关于立秋节气,你还知道哪些农业谚语?欢迎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