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庐江,微聚”可以订阅哦!
201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原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大合肥”省会城市的战略决策,也是地域历史文化的回归。因为,在中国行政建制史上,合肥和庐江同属一个行政区长达1300多年。今天庐江县著名的孔乙己,是合淝人杨行密于广化元年(898)所建。享誉皖中的潞城环碧公园,曾是合肥李府和清末重臣李鸿章的私家园林。
合肥,庐江,世代姻亲,同袍情谊,源远流长——
合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城市。及秦六国,九江郡,以烈城为合肥郡。县名众说纷纭,但北魏李道元《水经注》:“肥施以肥,故名合淝”最为科学,即水施(南淝河、何谦河)与肥施(东淝河)的流向、支流及交汇处。两江交汇,故称“合肥”。合肥市区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的所在地,所以历史上有过合肥县、汝银、贺州、南禹州、庐州、庐州府等不同的名称。
庐江,古水之名。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在境内以庐江水之名设庐江郡(庐江郡在江南时)。汉武帝二年(公元前121年),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区设立新庐江郡。庐江县位于古蜀国,后属楚。汉武帝,名蜀,建城,隶属庐江县,兼县令(今庐江县柯坦镇程池村)。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战乱频繁,朝代更迭,疆域各异。淑贤郡一次又一次地被改变。它曾被称为项堃和卓仙。梁武帝田健末年(519),蜀县改为庐江县。县与县同名,庐江县名由此开始。(《读书史提要》卷二十六:庐江郡“盖以旧郡名”。)
雍初元年(420),合肥县、汝阴县改为南汝阴,由禹州县、南汝阴县管辖。永三三年(422),合肥县废,改华侨设汝阴县。从此,秦汉合肥古县消失了160多年。
南朝太清元年(547年)七月甲子,在汝阴设河州,故以合肥县为州名,兼汝阴县、县府。北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朝北周,河州改隋,旧制犹存。隋炀帝三年(583年)废郡,郡归国家统一。河州改名为庐州,汝银改名为合肥郡,也是州督。
(清代魏总述:“遂意郡治合淝,潞江为市。”)
“庐州”是中国庐江县的旧称,其首字“陆”作为国号。庐州时领合淝、庐江、霍山、翔安(汉九县,今武威县翔安镇)、沈(东晋华侨,今肥东县梁园镇)、(宋代华侨,今六安市青山镇附近)、(梁华侨,今霍山县下埠口)等七郡。隋大业三年(607),庐州改庐江郡,恢复旧县名,仍统治合肥,统领合肥、庐江、霍山等七郡。
唐武德三年(620),隋朝庐江郡改名庐州,辖合肥,领合肥、庐江、莘县。
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区划设道、州、军、狱。合肥、庐江先后隶属庐州、武威、武威军。
明朝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废除了路制。之一层分为省,第二层分为州和直隶,第三层分为分散的州和郡。龙凤九年(1363年),朱元璋攻克合肥,将庐州升为庐州郡,划归江淮行省。庐州府仍辖合肥,领导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之后又增加了无为县、超县、霍山县,共领先6个县。
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当时安徽省辖7州3直隶,合肥、庐江属庐州。民国初改州为道,合肥、庐江属安庆道。
至此,自德皇隋三年(583年)建立庐州,合肥郡与庐江郡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历时一千三百余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试行之一次县制,安徽省60县分为10区。合肥县是一等县,属于三区,庐江县是二等县,属于二区。合肥和庐江开始分属省内不同的行政区域。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成立合肥人民 *** 。合肥县分为肥东县和肥西县。合肥县退出了历史舞台,合肥市取代了合肥市以及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别称。
建国后,庐江县先后隶属巢湖区、芜湖区、六安区。1965年改为巢湖区,后改为巢湖市。
时间空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2011年10月,肥东、肥西、庐江(古合肥县)均属合肥(古庐州)管辖。庐江县将成为“大合肥”的南部副中心。
合肥和庐江,新的历史时期,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我觉得很好。文章后赏个ZAN!
要点
要点
看
→
庐江,微聚
传播庐江的声音
展现庐江风情
喜欢我们美丽的家乡!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欣赏庐江,请在默默赞完之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分享庐江之美!
投稿邮箱:wjl 2015 @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