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役(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和平-战争-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大多数都是约万人左右的战役,但是也有百万人左右的大型战役。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

“和平-战争-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大多数都是约万人左右的战役,但是也有百万人左右的大型战役。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场大型战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十、清灭大顺政权之战(65万)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

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西)转移。

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由山海关直趋北京,命降清的吴三桂军为先导。吴三桂于京畿击败殿后的大顺军刘宗敏、李过等部,奉命继续追击。五月初三日,与大顺军后卫战于定州(今河北定州)北清水河岸,大顺军将领谷可成阵亡,左光先负伤。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九、垓下之战(70余万人)

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后,刘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这场战役中,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今中国安徽省固镇县)。

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在四面楚歌当中率800骑兵突围,渡过淮河后被汉兵追上,最后项羽只剩下28人。项羽逃到乌江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八、隋灭陈之战(72万人)

战争概述: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南、北两大政权的国力差距日益增大,灭陈成为了隋王朝的最重要的政治目标。隋文帝杨坚平定突厥消灭后梁后,于隋开皇八年(588年)

十月发动五十一万八千大军,兵分八路灭陈。开皇九年正月渡江后攻进建康城,陈后主叔宝被俘投降,陈亡。分裂近三百年的中国迎来了隋唐大一统时代。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七、鄱阳湖大战(85万)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也是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六、淝水之战(88万)

“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公元4世纪前后,我国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王朝统治着;南方,由东晋王朝统治着。前秦国王苻坚一心想向南扩展,统一全国。

公元383年,苻坚强迫征发汉族和各族人民当兵。他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万向南进发,自恃兵多,并以为能取胜,曾骄傲地对部下说:“我拥有这么多的军队,大家只要把马鞭投在长江里,就可以截断长江的巨流”

东晋宰相谢安派精兵八万人迎战,为了稳定军心,他邀请亲友一起游山下棋,以示镇静。 东晋和前秦的军队在淝水两岸隔河对峙。前秦先是攻占了淝水岸边的寿阳县,之后,苻坚派部下朱序到晋营诱降。朱序本是晋将,被迫降秦,心还向着东晋。朱序同晋军约定了瓦解秦军的计划。东晋大将通知苻坚,说晋军准备渡过淝水会战,要求秦军向后退出一块空地来做战场。

苻坚想乘晋军渡河的时候袭击晋军,就命令秦军后退。秦军里的各族兵士,阵势一移动,朱序又乘机在阵后高呼:“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兵士听到呼声,顿时如潮水般地向北方溃退。晋军乘势渡过淝水,奋勇追击。苻坚中了箭,单骑逃命。秦军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还以为追兵到了,昼夜奔跑,不敢停留。苻坚逃到洛阳,收集残兵,只剩了十多万人,损失的有十之七八。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公元384年,鲜卑族慕容垂自己称帝,建立后燕。公元385年,羌族姚苌杀死苻坚,占据长安,自称秦帝,建立后秦。同时,其他少数民族贵族也纷纷独立,建立割据政权。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五、澶渊之战(90万)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但刚入宋境,就遭到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辽军攻威虏军(今河北徐水)、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不利;攻北平寨(今河北完县),又受挫。接着,绕道攻保州(今河北清宛县)、定州,仍不克,又东攻瀛州,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辽军死伤万多人。

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宰相寇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在寇凖的坚持下抵达澶州。

寇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形势对宋十分有利。而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因此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战役结束。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四、王翦灭楚之战(100万)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城,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 楚国公子昌平君(母为秦国公主,曾任秦相国)徙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

首战: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固始县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疑为郢陈),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

决战: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此处素有争议)。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三、长平之战(100余万)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赵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阬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二、忽必烈灭宋之战(102万)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

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

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役

一、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战(110万)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

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 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将去年(公元613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 发表于 2022-12-01 14:55
  • 阅读 ( 97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1707
q1707

68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