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前央视主持人杨锐发视频透露了央视主持人的工资,引起了网友热议。
作为央视英语频道《今日话题》的主持人,杨锐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主持风格收获了一票忠实粉丝。
尽管作为资深主持,杨锐并不满意于央视主持人的工资,他甚至曝光,国内主持人的薪水和国外的主持人有天壤之别。
视频中,杨锐坦言:
“央视主持人的工资没有什么特殊的,顶多会有一些服装费。
而且现在对电视台主持人去参加商业活动走穴的管理更加严格,大家也没有那么多方式去赚外快。”
作为众多主持人梦寐的舞台,大众曾以为平日里光鲜亮丽的他们,收入也一定不菲。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之前就有央视主持人爆料过,他们的基础工资不超过5位数,比网络上流传的要低得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持人从这个舞台走出来,去摸索去变道,只为了不沉迷于他人眼中的光鲜,只为了更好的未来。
哪怕已经58岁,杨锐依旧下定决心重启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达尔文说的:“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只有追求真正的独立,真正的强大,才是真正能活到最后的人。
2
3条建议,送给想要突破他人眼中的安稳,活得更勇敢一点的你。
1、戒掉从众,坚持独立思考
一位名叫巴特勒VICE杂志记者,平时兼职为伦敦餐厅写假评论,帮助它们吸引客流。这相当于在大众点评上“刷好评”。巴特勒写得相对走心,一条评论要收10英磅之多。
巴特勒逐渐发现,这些委托他“刷好评”的餐厅经营蒸蒸日上,竟然步入正反馈循环。
巴特勒对那个平台彻底失望,认为平台上什么信息都是假的,唯一不能造假的也许就剩下餐厅本身。或者说,连餐厅也可以伪造?巴特勒决定尝试一下。
他把家里简陋后院进行改造,基于此构造一个假餐厅:达利奇棚户房(The Shed At Dulwich)。
餐厅不但有预订热线和网站,还有一套精心构建菜谱:以心情(Mood)命名6道组合:Lust、Contemplation、Comfort、Empathetic、Love and Happy。
巴特勒用恶搞方式,为餐厅食物拍摄一系列以假乱真的特写。例如,用洁厕宝摆拍出一道开胃菜“嫩煎红葱头”。
一切就绪后,巴特勒陆陆续续地找到不少朋友,甚至还有美食博主,为这个不存在的餐厅刷好评。
经过7个月努力,这个餐厅从排行榜第18190名上升到第1名,名副其实成为整个大伦敦No.1餐厅。
在排名逐步上升7个月里,不断有人向这家不存在的餐厅发出采访、合作、投资和推广请求,甚至还有认可其理念人前来求职。
当然,餐厅没有将地址公开,并采取电话预约制,以免有好奇的人前来一探究竟。
前几个月里,巴特勒尚能应付为数不多的预订请求。随着评论增多和排名提高,预订的人变得络绎不绝,巴特勒在后几个月里每天都要面对上百通电话,甚至有人提前四个月预订。
预订名单里不乏知名美食评论家,社会名流和各路网红博主,他只能用不同借口将他们一一回绝。
倘若巴特勒真的把餐厅运作起来,接受预订,迎接他的会是什么?人们会意识到它根本配不上那样的排名和评价吗?
仔细考虑后,巴特勒决定将餐厅开门营业一晚,随后正式结束并公开这个闹剧。
在筹备一些资金后,巴特勒简单布置一下家里后院,找了服务员、厨师,甚至还有一个打碟DJ。与厨师商量后,两人决定从超市采购速冻食品,每道菜平均成本只有大概8.5元人民币。
为突显天然生态感觉,并契合之前为餐厅伪造的那种“家常”,巴特勒还在客人就餐后院里放了几只活鸡。一些朋友被请来当托,在当晚假扮成食客,大声地赞美盘中佳肴。
一切就绪后,被随机选中的“幸运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陆续到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
美食平台上浮夸好评和假客人大声称赞,仿佛有着无形魔力,竟然让品尝速冻食品的客人们,对餐厅出品赞不绝口。六桌客人里的四桌,当场表示要预订下一场。
在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后,巴特勒忍不住笑疯了。一个人,随便在自家后院摆几套桌椅,就成为伦敦“最佳餐厅”。不但做到一天上百个预订,甚至只用1英磅成本速冻食品,就能让食客满意并再次预订。
因为担心招致社会争议和法律风险,巴特勒在第二天关闭餐厅,最后以视频形式公开事件的来龙去脉。
当别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美食博主表示“这是一家好餐厅”时,很多人也产生“这是一家好餐厅”的认知和判断,即便这个餐厅子虚乌有。
这就是从众,即在真实或者想象群体压力下,成员认知、判断和行为,趋同于群体多数人的现象。
从结果来看,从众行为甚至有些可笑,因为趋同于群体多数人判断和行为,并不是正确行为。
从众心理常常让你迷失自己。他人眼里的光鲜变成你的骄傲,他人眼里的舒适变成你的坚持。
唯有戒掉从众心理,独立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判断与辨别,你才能活得更勇敢。
2、把握硬趋势,避免固步自封
硬趋势是未来定数,大概率实现。
我们知道,打篮球重要的是跑位,不要朝球的位置跑,而要朝传球的方向跑。
这在打篮球上是不难理解的。但很多人并不会借鉴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当别人已经应变调整时,自己还在追求稳定感、安全感,停在舒适区当观众。
生涯规划师古典说过一段话:不要向现在的职业最高点方向走,要向未来的职业方向走;不要做现在能兑换价值的事情,要做未来能兑换价值的事情。
他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时他建议失去电视台编制的朋友,去视频网站应聘。那时候优酷等视频网站还不火,没有电视台有气势。于是,朋友基于很多理由,没有下定决心去应聘。
古典在一次课堂上举了这个例子,听者有意。一位听众暗自做了决定,几个月后从地方电台离职,应聘进入视频网站。
三年后该视频网站上市,而这位听众后来岗位升到总监级别,职业收益颇丰。
两者差异明显,一位失去编制后仍不去,一位主动放弃编制去。
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本,就在于你是主动拥抱变化,把握硬趋势,还是愿意沉溺于舒适区,固步自封。
3、坚持合理冒险,突破边界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在狱内服刑50多年,得到假释的机会。
布鲁克斯预感到自己很难适应监狱外的社会,于是想靠刺伤狱友犯错,避免假释。布鲁克斯此番尝试没有成功,假释出狱到指定的杂货店打工。
虽然布鲁克斯很努力想适应,但仍然无法融入社会,最终选择在居住的小旅馆内自杀,以结束这种无法融入的痛苦。
主人公安迪为什么要想方设法逃狱?他的一个解释就是,不想像布鲁克斯那样。
普通人并非身在狱中,但如果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也容易陷入到与布鲁克斯类似的情境。虽然后果不会这么严重,但也足以造成很大的动荡。
有时,从众、不冒险,看似没有风险,其实是最大的风险。居安思危,培养合理冒险的思维习惯,才是更好的生存策略。
合理冒险,可以尝试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①预判并量化风险,制作风险管理清单
比如说,考虑父母亲的健康问题中的一项,糖尿病预防。
可能的损失:终身服降糖药,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医疗开支、生活质量的下降。
可能的收益:如果不得糖尿病,或者迟几年得,可以避免多少损失。
发生的概率:查看《糖尿病诊疗指南》等相关资料,了解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特征并比对。
风险信号:糖耐量测试、糖基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预防或促进的策略: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定期做预防性检查。
书面写下风险管理清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预判和分析的过程。
写完风险清单后,你可以根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再来决定处理的先后顺序。
②明确止损线,避免棋输一着全盘皆输
每个人的资源基础是不同的,这决定了每个人冒险预算是不一样的。投资100万,对某些人而言,即使全亏也不影响生活质量。对某些人而言,可能就伤筋动骨。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合理冒险的标志是:冒险是有根据的,是主体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三思而后行、控制成本的决策。
即使有资源,合理冒险者也知道并非所有的冒险都是值得的,合理冒险并非赌博。
③习惯适度的不确定性,从小冒险开始
很多人会追求所谓的安全感,意即对100%的确定性有过强的执念。
具有100%确定性的事物,其实在生活中是很稀少的。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灰度。
生活中,小小的冒险,并不会花费多大的成本与代价,却很可能打开一个机遇之门。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渴望新的开始,但不想走出舒适圈;打算提升自我,又不愿直面缺点;想要努力改变,却担心遭遇失败。
人生就像长跑,没有踏上起点的勇气,就永远看不到终点的红线。
与其在艰难的日子里一蹶不振,不如直面困难,勇敢前行。”
你以为的舒适,其实大多都是假的。
只有真正踏出去,你才能收获不一样的美景。
唯有戒掉舒适,你才能越活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