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书评
《外国文学史》是《外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并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的教材。本书是由绪论和七个章节组成,主要内容以欧美文学史为主,叙述了从古代文学到19世纪文学中期。
体例上,本教材每章节开头第一节都是概述部分,将这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思潮做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每节便是对不同国家的各个时期文学及各种流派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进一步的分析和介绍。每章结尾都有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本章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拓展阅读二维码,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延伸。
如本教材绪论所说,现在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大多采用两分法的编写,将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板块,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由此,本教材的优点之一便明显的凸显出来:将东西方文学融合起来。
首先,第一章讲述的是古代文学,分为古印度和古埃及、古罗马等。尽管不同时期,但都讲到了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其次,第二章中古文学的概述部分,就亚洲文学和欧洲文学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这样,将东西方文学连接起来,有利于东、西方文学在一个整体结构中互为参照,相呼应,利于学习、认识、理解和评价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文学。
优点之二:本书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期,将外国文学史从古写到19世纪中期。首先,从文学的发源开始,即古代文学;到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再到17世纪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古典主义的潮流;然后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最后再到19世纪的欧洲民族解放蓬勃发展,浪漫主义潮流在各个国家应运而生。
优点之三:对不同时期的部分国家专门有代表人的专节介绍。例如,我们近期学到的19世纪早期的欧美文学,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在起源地德国和后来发展的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在1830年前后进入了高潮。而这一时期法国的领袖人物是著名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雨果。本教材的第六章第四节详细给我们介绍了雨果。分别是从他的生平简介、创作过程和最为著名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介绍的。
在分析本教材的第三个优点之时,我个人认为有一个不足之处:那便是在专节介绍的时候,对作家的生平介绍过多,以至于后面的作品介绍偏少。亦如第六章的第四节,本节对于雨果的生平介绍泼墨过多,将他开始走进社会,即1802年在贝尚松出生,到1885年5月22日,逝世。而对于他的代表作详细介绍的就仅列举了《巴黎圣母院》一部。在我看来,他的《欧那尼》既然是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那也应该进行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教材编写很不错。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描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发展规律,揭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种社会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思想,很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