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
富一代白手起家,富二代吃喝玩乐,富三代家道中落。
王朝更迭大多也逃不开这个规律,虎父犬子不要太常见。但唐朝却是个例外,建国后就开始了昂扬向上、继续向上的初唐传奇,连续出了2.5个有治国伟才的英主,为大唐盛世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坚实到被安史之乱兜头砸中,还能再挺150年。
大唐初立,突厥寇边,百废待兴,而储位之争却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面对李建成的咄咄相逼,李渊的偏心猜忌,李世民终于悟了:
一边是父子兄弟,一边是九五至尊。他也许还心存疑虑,找了一块龟甲,郑重其事地卜算吉凶。
结果算到一半,心腹张公瑾冲上来将龟甲狠狠掷在地上,怒斥道:“算出不吉利,殿下就不干了?!”
这就是未来贞观之治的领导班子:
不要怂,就是干。
李世民一想:对啊。事已至此,就干吧!
那是公元626年6月4日的凌晨。
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以及800死士,埋伏在玄武门。
李建成与李元吉进皇宫后便放松了警惕,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接连斩于马下。一宫之隔的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在这场迅雷不及掩耳的血腥政变中,坐上龙椅,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当时的人也许想不到,就是这个军功赫赫,身负巨阙天弓,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铁血皇帝——23年后薨逝,谥号居然是:“文”。
文治武功两开花,二凤都挺擅长。
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历史课本早已详尽,在此不赘述。
小六子想提一个常被忽视的,贞观之治得以成立的要点,就是李世民的领导魅力。
主要表现为气度和同理心。
从前文也能看出,李世民的心腹都不是好惹的货。李世民上台后,却没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也不玩杯酒释兵权的手段。
一个不好惹的皇帝,带领着一大帮性格各异又不好惹的名将贤臣,足见其胸襟。
但皇帝与臣子之间,就像夫妻,既要同心同德,又不免各生私心,如何维持微妙的君臣关系,向来是千古一大难题。
封建社会不是法治,是人治。试想,如果连中央机构都只忙着争权夺利,玩政治阴谋,那还有精力好好治理国家吗?
贞观之治,很大程度就建立在君臣相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职场正能量上。
现成的反面教材:
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的灯塔国党争。
再举个正面例子:
贞观年间,李世民在玄武门举办大型宴会。三品以上官员、州牧、蛮夷酋长都在席上。唐朝尚武,宴会上也没有美女跳舞唱歌佐酒,反而是让身披甲胄的乐工跟随音乐,变换阵型,演绎战事,是谓《七德舞》、《九宫舞》。
令人热血澎湃的表演完成后,太常卿萧瑀吹了个彩虹屁:“用《七德舞》来形容陛下的功绩,远远不够。应该让他们表演窦建德、王世充等人被擒杀的场景。”
窦建德、王世充,都是隋末的割据势力,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时,窦建德赶来援助王世充,所有人都劝李世民撤兵,不要一挑二。但年轻气盛的李世民没听,一举灭掉了窦建德与王世充,从此中原平定。由于这一战功劳太大没法封赏,还给李世民生造了个“天策上将”的封号。
在宴会上提起这种光辉往事,应该能把皇帝吹得舒舒服服。但李世民却拒绝了萧瑀的提议,说:“窦建德、王世充都是一时英雄,如今朝廷上有不少官员都曾依附他二人,如今若是目睹老东家屈辱的惨状,又怎能不伤心呢?”
萧瑀听了,愧然致歉:“是我没想到这一层。”
细细揣摩,李世民对父兄虽狠,却是个极具同理心的大领导,很能为自己的下属着想。
有些老板,坐拥一家公司就敢拿员工当畜牲使;
李二凤坐拥江山,却还懂得尊重臣子的人格。
在他手底下办事,焉能不尽心竭力?
李世民在君臣相处时的领导魅力,追根究底建立在他强大的自信上。这人还有一句名言,在我看来,奠定了盛唐气象的基调:
“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我不在乎华夷血统,只要在我的地盘,就是我的子民,受我的统治和爱护!
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叫文化自信。
李世民,不愧是大唐崛起的灵魂人物。
贞观之治也为大唐开了个好头,让李治站在他爹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
提起李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老婆,女帝武则天。
由于被老婆坐了江山,再加上影视剧的渲染,李治形象已经黑得爹不认了。有说他恋母的,有说他懦弱的,有说他沉迷美色耳根子软的……
那你知道大唐什么时期的疆域最为广阔吗?
没错,高宗朝。
刻板印象中软弱无能的李治,恰恰在军事上毫不含糊。
永徽元年,也就是他刚上任的那一年,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
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欺负新罗,新罗跑到大唐告状,于是李治先后派兵攻打高句丽和百济,8年后破百济,又5年后灭亡高句丽。
还是永徽六年,以为欺负不动老子可以欺负欺负儿子的西突厥沙钵略可汗,被李治腾出手收整了。2年后,沙钵略可汗被擒,西突厥灭亡,大唐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
丝绸之路重开,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时期,大唐东到朝鲜半岛,西达咸海,南抵越南,北包贝加尔湖,东西9511里南北16918里,版图达到极盛,维持了整整32年。
在周边小国看来,说是耀武扬威都不为过。
——什么,你说李治弱得很?我们小国家看起来很好忽悠吗!
所以李治不仅不弱,还非常强势,只不过包了层仁孝深情的饺子皮。
世人以为他废王立武是对武媚娘一往情深的表现,却不知皇后的废立只是他乾纲独断的前奏。
唐太宗去世前,不仅为他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唐,也留下了长孙无忌、诸遂良这般忠烈之臣。
于私,他们是李治的长辈;
于公,他们是一大群鳌拜。
九五至尊,岂容处处掣肘?
外圆内方的李治,先礼后兵,亲自到长孙无忌家中询问老臣的意见,立武媚娘为后的意见被驳回后,又召集他们去内殿商量,仍然被驳回。
被下了两次面子,李治也不再忍了。永徽六年十月,他果断废王,次月又立武。而长孙无忌,诸遂良,先后被贬官。
皇后之位的归属,看似是家务事,其实关系到皇家和世家之间的关系。褚遂良等人认为,王皇后是世家女,不可轻废,就算废了,也要另立世家女为后,怎能让武媚娘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当皇后呢?士族可都看着李唐皇室呢!
李治的胆魄,可见一斑。
在他统治期间,士族地主进一步没落,关陇集团被瓦解,与之相对,皇权集中,庶民出身的官员也有了更多机会,权力不再垄断于深根蒂固的悠久世家。
科举制度也是在李治手中,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举和应试的人爆炸式增长。虽然整体来看,通过科举制启用的官员仍是少数派,但科举已经开始影响大唐的官僚机构。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李治就是那个难得的守成之君。
可惜他身体不好,天不假年。晚年李治和武则天之间暗流涌动,但临死时还是选择信任自己极具政治素养的老婆,留遗诏说:“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
于是武后处理着处理着,就把“大唐”处理成“大周”了。
不过武则天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氏,史家说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所以依然能够放在有唐一代讨论。
武则天有两大黑点:
一是酷吏,二是军事。
真龙天子变成真凤天女,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真不能接受。占据朝堂一半以上席位的世家子弟纷纷辞职不干,军队里还有一大票关陇反对派,眼看着朝堂动荡将成光杆司令……
是我我也用酷吏。
反正是一把好刀,等坐稳了再折断便是。不过精力多花在弹压反对派上,对外战争就肯定力不从心了,版图缩水看得心疼。
虽是客观条件所致,但黑历史客观存在,所以小六子说她是0.5个英主。
在我们看来,武皇朝高压、恐怖、血腥,但惨的只是金字塔尖这群人,事实上,如我等升斗小民还是很舒服的。
武皇时期,社会相当安定,唐高宗永徽三年时全国有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已增长到615万户。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增长率,能直接反映武皇执政的成果。
武则天对臣属下手颇狠,但奇怪的是,她手中仍有大批英才可用。世家子弟不屑与之为伍,只怕女皇要高兴地拍手手:
老娘正愁怎么把世家门阀彻底赶出权力中心呢!
于是世家子走了,贫家子来了。武则天“进用不疑,求访不倦”。连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也由武则天首创。
这个女皇帝,能够把当时最杰出的人才都笼络到自己身边,不问出身只问才干。虽然心狠手辣,但对有才之士始终包容赏识。
——骆宾王造反?嗐,多大点事,你看他骂我骂得多文采风流,这是个人才啊!
骆宾王:
其实,缔造开元盛世的许多功臣,如张九龄、张说、宋璟等,全都是在武皇执政时期被培育、提拔起来的。
而士族门阀被唐朝三个皇帝轮番折腾,终于名存实亡,退出政治舞台。
新的历史,从此由“寒门贵子”书写。
大唐的巅峰,在2.5位个明君的积累之下,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