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者按: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对此,省委省政府高重视,提出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森林中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山野菜、林果和特色养殖业等林下经济,向森林要食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打造林下经济新品牌,拓展森林食品新价值,争当“大食物观”践行地和先行区。
给马铃薯测产
9月初,加格达奇林业局古里林场药材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地里的黄芪一排排地“浮”出了垄台,伴着泥土的芳香在田间弥散开来。今年药材基地起收黄芪109亩,产量达到6万多斤,按今年7.5元的市场价格,总产值在50万元左右。
9月中旬,加格达奇胜利路上成排的野生蘑菇摊点销售火爆,“毛尖蘑”“油蘑”“粘团子”要价18元、20元、25元,这是采山人靠山林馈赠而收获的“果实”。
9月15日,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手拿专业工具,在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大兴安岭薯丰种业的种薯繁育基地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基地选育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兴佳7号”平均亩产7400斤,喜获高产,同时淀粉含量为16.5%,远高于当前本地区马铃薯种植的平均产量水平。
道地北药寒地生物、浆坚果等山特产品、大豆小麦马铃薯传统农业,在23日的漠河,大兴安岭全区100多种农林牧渔产品齐聚,向人们展示着祖国最北大农业的丰收喜悦,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林地面积占了农用地总面积97.64%的大兴安岭,人们用林下寒地生物产业与传统农业的不断高质跃进发展,踏实地行进在争当“大食物观”践行地和先行区的路上。
收获马铃薯
科技撑起寒地生物产业
在大兴安岭,北药的种植生产是当地发展寒地生物产业的“头羊”,这只头羊的成长,离不开科技的底层支撑。
坐落在塔河县依西肯乡的1500亩“华防1号”防风种植园,是由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大兴安岭龙药寒地生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经过一年的生长,药材长势良好。这是科研人员通过近10年的优选,筛选出的优良品系“华防1号”,该公司与中国国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完整的产供销链条,良好的种植效果,使企业增强了信心,种植园的二期项目即将开始,最终形成3万亩标准化防风种植产业园。
记者在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了解到,近年来,农林科学院确定小浆果、食用菌、北药、马铃薯、有机农业等重点研究学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加大对县区局的科技服务力度,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切入点,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
科技服务促进了北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格达奇林业局通过药材野生保护抚育、仿生栽培、人工种植、种子种苗繁育四种模式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的品质,目前,林业局已建立野生药材抚育基地10万亩,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6万亩,培育了金莲花、赤芍、防风、苍术、黄芪等道地药材10余个品种;建立了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10个;建设优质寒地种质资源圃、寒地种苗繁育基地2个1200亩;成立了中药材服务中心和寒温带中药材动态监测及信息服务站,上报至农业农村部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成功,现已制定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研究合适种植地块逐步实施中。
机械收获
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产业发展处的数据中,仅今年1至8月份,该集团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6298万元,同比增长82.0%。“中药材的生产周期相对长,但收益相当稳定,利润也高。我们采取了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的生产模式,既符合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基本内涵,又符合中药资源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既保护了野生中药材资源,又可实现大兴安岭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石雪峰说,该集团公司通过包括北药种植等一系列“富民工程”的深入开展,截至8月末,10个林业局参与增收职工5919人,人均增收9915.8元,同比增长72.5%。
据大兴安岭地区绿色产品产业发展局的数据,全区中药材种植2022年春播播种9万亩,在田面积已经达到19万亩。
质量源自北地独有禀赋
在大兴安岭加漠公路30多公里处,有一个总面积1000多亩的北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植了赤芍、白鲜皮、黄芪等十几个品种中草药,它们生长的土壤无重金属工业废水污染,个个挺拔苗壮、原生态。
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达84.89%。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比世卫组织的标准高38倍,全境土壤无重金属工业废水污染。
特殊的地理位置、绿色的生态条件,使寒地中药材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良品质。“国家药典对于黄芪中的有效成份之一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不得少于0.020%,大兴安岭野生黄芪的含量是0.058%,接近三倍。赤芍的有效成份之一芍药苷,药典含量测定不得少于1.8%,大兴安岭赤芍的含量是5.0%。”大兴安岭地区绿色产品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建会说。
整理中药材
蓝莓,早已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张山特产品名片,“今年的野生蓝莓欠收,但塔河超越公司的销售还增长了,与新东方合作,线上销量可观。山上的欠收不影响钱袋子丰收。”
大豆作为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播种面积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近70%。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极寒资源优势,今年大兴安岭积极推进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加大野生大豆资源保护,依托农林科学院大豆育种技术优势,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分子育种技术,开展多方合作,建设依西肯乡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基地,探索实现地方资源+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合作新模式,为大豆高产优产奠定了基础。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商兆海告诉记者,今年制定了3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落实惠农政策资金6419.37万元,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67.5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1.33万亩,其中大豆248.36万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粮食和大豆播种任务。
道地北药之所以道地,山特产品之所以质量优越,都与当地的独具的资源禀赋密不可分。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大兴安岭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土壤肥力高,病虫害轻、无污染、天然隔离好,生产的有机农作物品质好、市场竞争优势大,尤其是大豆品种熟期正好作为南方复种地区用种和救灾用种。
目前,大兴安岭正以“一牛一猪”“一药三豆”及寒地生物产业、乡村民宿为重点招商领域,深度谋划,建立目标企业库。强化跟踪服务,建立项目台账,掌握项目进展,推动意向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游、观光游、休闲采摘游、森林康养游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向“三产”延伸。
绿色品牌发展是方向
在大兴安岭电商产业园,一件件准备外邮山产品的外包装上都贴上具有查询、追溯、防伪、广告、产地证明等功能的“大兴安岭大豆”“大兴安岭黑木耳”“大兴安岭蓝莓”字样的标贴。这是大兴安岭为了对林区生产的山产品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共同打造地域品牌形象,而使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蓝莓、黑木耳、偃松籽、马铃薯、细鳞鲑、老山芹、马铃薯等,目前大兴安岭认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10多个。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用标企业和合作社的信息,内容涵盖了地理环境、生产环境、企业规模及生产加工情况、科研能力、产品分类、产品销售等方方面面,完成了产品从销售终端回溯到生产加工、种养源头的质量控制过程,实现了产品可追溯,有效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看似简简单单的商标标贴,却为入驻电商企业带来了不小惊喜。电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大家比较信任的地域品牌,大兴安岭的地理标志增加了客户对商品的信任,促进了商品的营销。今年上半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共实现4.5亿元,同比增幅20.38%,兴安岭上的山特产品正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
据介绍,本着“高标准、高门槛”的准入原则,大兴安岭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大兴安岭+企业子品牌”双品牌模式,加快推进“两品一标”体系认证,“两品一标”体系认证数量达到181个。
争当“大食物观”践行地和先行区
“建设寒地大豆生产供应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寒地蔬菜瓜果生产规模、提升高端肉类供应能力、打造北方优质冷水鱼舱”,这是大兴安岭贯彻黑龙江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的工作思路的具体谋划并已着手实施的举措。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商兆海告诉记者,依托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生态农业和寒地生物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眼下大兴安岭正优先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进寒地大豆种植基地建设,打造我国高纬度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发展设施蔬菜、瓜果为重点,提高反季设施蔬菜瓜果供给能力,延长地产蔬菜瓜果供应时间;发展高端肉牛和森林马养殖;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争取到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35万亩以上,大豆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亿斤以上;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肉牛存栏达到3万头,出栏达到1.5万头;森林马存栏达到0.5万匹,出栏达到0.2万匹;森林禽出栏达到15万只;能繁母猪稳定在5000头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8万头以上;养殖水面达到4万亩,总产量达到2200吨,其中捕捞产量超过200吨。
沉甸甸的数字展现出一幅丰收的景象。目前,大兴安岭已把践行“大食物观”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振兴计划的一项重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工作责任,纳入“四个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践行“大食物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