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新能源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前者通过多年的补贴扶持一步步使其走向了成功,后者却通过各种“限制”在降低其路权。这种差异化的定位难道只是因为电

新能源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前者通过多年的补贴扶持一步步使其走向了成功,后者却通过各种“限制”在降低其路权。这种差异化的定位难道只是因为电动汽车的价格更高吗?

似乎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思考,然而这是毫无道理的泼脏水;先思考电动两轮车为何要加强管理之前,首先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禁摩!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区域禁摩的原因

  • 购买门槛低
  • 管理强度低
  • 车辆性能强

这三点是摩托车除通勤体验较差以及通勤安全性较低以外,被区域禁止通行甚至上牌的核心因素。购买门槛低指某些摩托车的价格只需要几千米,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即可购买一辆;但是这些低价格的摩托车性能并不差哦,极速总可以轻松的达到80~100km/h。而汽车的碰撞测试时速也只是50/60km/h,碰撞的严重程度参考下图。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购买门槛低导致摩托车一度风靡,而这一阶段的路面交通管理似乎有些过于稀松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摩托车导致的交通事故率增速快到难以“刹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廉价组装车或二手车流入更低年龄段的用户市场——未成年人。这些心智尚不健全的年轻用户对车速是没有概念的,对被动安全保护更无概念,于是“飙车党”甚至“飞车抢劫”频频出现。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面对相对混乱的曾经的摩托车用户群体,不加强管理则必然会引发大问题;然而摩托车的用户就像今天的电动两轮车用户,对于“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的用车习惯已经默认为规则,面对交法对机动车的管理普通任务那只能约束不灵活的汽车。最终选择了一种“潜对抗”的破坏交规的方式面对执法,那么后果被“一刀切”还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真正的摩托车骑士是不屑于这样用车的,但很可惜此类用户的占比极低。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电动两轮车只是管控

电动车的购买成本比摩托车更低,但是性能却不比轻便等级的摩托车差,甚至有些改装电摩可以实现超100公里的时速,普通一些的代步燃油动力摩托车也不过如此。那么这些车的潜在风险则不比油动摩托车低,这就像电动汽车的性能不输燃油车(实际会更强),所以电驱动汽车会按照油动汽车一样进行管理。问题来了:电驱动摩托车难道不应该同样管理吗?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电动两轮车按照性能分为三类:

  • 时速≤25km为助力自行车(非机动车)
  • 25~50km时速属于轻便电动摩托车
  • 时速超过50km属于普通电动摩托车

这一区分标准与燃油动力摩托车相同,只要合规的车辆登记如机动车目录,那么这些车就能按照规定上牌投保,何谈限制发展呢?这里需要讨论另一个问题:电动摩托车上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作为用户首先想到的或许是被收费,然而真正的意义在于各种角度的监控摄像机可以拍摄到电摩的车牌。如果这些车辆在公共道路上再肆意的违章驾驶,要承担的则是各等级驾驶证信息与车辆信息联动,车辆信息与汽车信息甚至个人征信联动——简而言之:要为违章骑行付出代价了。一旦实现了这一标准,相信公路上敢于闯红灯的电摩会骤降,对于汽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安全出行是不是只有利好呢?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总结:电动摩托车也是机动车,不论发动机使用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甚至涡扇机,只要达到了机动车的标准就要接受机动车的管理,没有哪种车型可以例外。不要认为电驱车辆会很弱,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率是内燃机的3倍以上,恒扭矩的特点决定了大功率电机的全转速区间的输出功率高于内燃机,选择这种“暴躁”的机器需要以比驾驶油动车更谨慎的态度用车才对。

电动两轮车被要求上牌,电摩要求上牌并投保车险,合理吗?

 

 

  • 发表于 2021-04-10 14:45
  • 阅读 ( 32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