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信息内容不同。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和其他敏感信息,应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公共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不能涉及国家秘密。
二是设施、设备标准不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标准;公共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也应符合一定技术标准要求,但并不要求执行国家保密标准。
三是检测审批要求不同。涉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安全保密要求,符合国家保密标准,投入使用前必须经安全保密检测评估和审查批准;公共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也需要进行相关检测,但检测的目的和要求不同。
四是使用权限不同。涉密信息系统要严格控制使用权限;公共信息系统则是开放性的,只要具备一定访问条件就可以使用。
分级保护
通常情况下对涉密信息系统施以保护都是按照分级原则进行分级实施的。涉密系统的安全管理级别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有效分级后,才能更进一步实施分级保护,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安全标准。
1.秘密级
信息系统当中包含有秘密级的国家秘密,其总体的防护水平不应该低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信息系统应该达到分级保护的技术标准。
2.机密级
信息系统当中包含有机密级国家秘密,其防护水平不应低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四级要求,同时,还需要符合分级保护的保密技术要求。
3.绝密级
信息系统当中包含有绝密级国家秘密,其防护水平应不低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五级要求,需符合分级保护的保密技术要求。同时,绝密级涉密信息系统应该被建设并应用到封闭的场地建筑之内,不能与外网连接。
管理依据
2000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规定》等。
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提出“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并指出“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要按照党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保护”。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保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保委发[2004]7号)指出,我国的国家秘密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级,涉密信息系统也按照秘密、机密、绝密三级进行分级管理。为贯彻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国家保密局下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国保发[2005]16号),并陆续制定了国家保密标准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2-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BMB23-2008《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用于指导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分级保护工作从技术要求、方案设计、管理规范到安全测评,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与规范。
79736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