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到来,连续的阴雨天,似乎没有一点放晴的迹象,而空气中弥漫的湿气,可能开始渐渐引起许多湿病。
身体受到外界湿气的影响,难以排除水分,体内湿气累积过多,便有可能化为“湿邪”。古人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湿邪的性质非常黏浊,很难去除,如同将油倒入面条一般难分难解。
我们要怎么样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湿气过重呢?
首先,可以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舌头,如果身体内的湿气比较重,舌头会显得比较胖,而且边缘有齿痕。
接着,可以观察舌苔,如果厚厚的,而且带有黏腻的感觉,那么就更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的警讯了。
也可以回想一下,最近是否感到嗜睡、并且疲倦、身体沉重,或者头晕、头痛,如同戴了一顶很紧的帽子⋯⋯其实,这些都有可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
体内湿气过重,也可能衍生出许多疾病。
体内湿气过重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导致肠胃道内的水分过多,并且出现排泄物和肠道的分泌物混浊不清的现象。患者大便稀溏,没有办法成形,而且容易黏在马桶内,冲水也冲不干净。而用卫生纸清洁时,总得多用几张纸才能擦净。
有些人的脚突然肿胀难耐,而且穿不下原本合脚的鞋子,这有可能是湿邪引起的水肿。《内经》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是受到湿邪侵扰的人,症状多表现在身体的下半部,因此水肿往往从脚先开始发作。
此时可以伸出大拇指按按自己的小腿内侧,检查是否真的有水肿。按压之后,观察皮肤凹陷的程度如何,如果皮肤马上弹回,没有凹陷,代表没有水肿,但若是凹陷,需要花费数秒才能恢复,代表小腿已经有水肿迹象了。
很多人有眩晕的问题,发作起来感到天旋地转的,路都走不稳,有些人一个月要发作好几次。
如果眩晕的问题在阴雨天就发作得更加严重,很有可能是湿气惹的祸。中医认为,这是因为人体内的上升的清气被湿气阻碍了,无法顺利到达头部的关系。
如果眩晕的问题在阴雨天就发作得更加严重的话,很有可能是湿气惹的祸。
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病是非常恼人的,一旦发作便痒得受不了,总是忍不住去抓,最后破皮流血。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体内湿气太重所引起的,身体要清掉这些湿邪,便将其推向皮肤来排除,于是就产生了湿疹、汗疱疹、足癣甚至是带状疱疹等皮肤问题。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便是饮食不节引发的湿病所造成的。若平时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酒过多,伤了脾胃,导致身体代谢变差,湿热就会在身体内聚集,久了还会扰动心神,影响睡眠,这正好印证了《内经》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肥胖会带来许多健康的风险,但是,有一种人感觉喝水都会变胖。这些人并非营养过剩,甚至平时吃的并不多,他们的胖大多是脾虚无法运化水湿,累积成湿邪造成的。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脾一旦虚弱,会有四肢无力,身体沉重、倦怠的现象,也会造成代谢能力不佳,无法有效排除身体累积的湿气,加上这些患者往往不喜欢运动,而废物在身体累积过多,才会造成身体的肥胖。
带下是妇女才有的排毒管道,若是身体湿气过重,很有可能反应在白带上,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月经紊乱、痛经。所以,清代名医傅青主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才会提到:“带下俱是湿病。”
如果白带明显增多,且颜色清稀,代表身体的情况比较偏向脾虚导致湿气的问题;若带下的颜色偏黄,则代表偏向湿热。
湿病不仅可能表现在脾胃,也有可能表现在胸口。有些人莫名其妙地胸闷、胸痛,但有时又感觉到肚子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这样的人经过检查后,很多都被诊断出冠心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水液代谢一旦失常,就会引起湿浊秽物蓄积体内,而湿气最能阻碍身体的气机运行,连带着血液运行也慢了,就会感到胸闷、喘不过气。
夏日闷热,要赶走体内湿气,可以考虑自己煮点茶饮来喝,这里介绍一帖去湿气的妙方——三仁茶。
杏仁3钱,薏苡仁1两,冬瓜仁3两,生姜两片,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约15分钟。
去湿气的茶饮:三仁茶,包含杏仁、薏苡仁、冬瓜仁和姜片。
中医认为,水液代谢的管道是“三焦”,又分为上、中、下焦,只要三焦通畅,湿气就可以顺利离开人体。杏仁、薏苡仁、冬瓜仁分别有“宣上、畅中、渗下”的功效,帮助人体透过不同的管道排除湿气。
杏仁入上焦,让湿气从呼吸道和皮肤等器官排除;薏苡仁则是增强中焦的功能,使人体排除湿气的管道更加通畅;而冬瓜仁畅通下焦,使湿气随着尿液排出。而姜也有除湿作用,加上姜片,可以加强效果。
夏日湿气重的时节,可以将这款三仁茶代替茶水多喝,帮助体内湿气加速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