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21日电“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22日21时31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秋分的分取均分、平分之意:既指平分秋季,又指均分昼夜。但专门从事历书天文学研究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并非准确平分。
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副研究员成灼介绍,在我国古代,秋分被认为是平分秋季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二十四节气中,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秋季自立秋起至立冬止,共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6个节气,秋分正位于秋季的正中间。但是,由于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依据速率并不均等的太阳周年运动而制定,所以实际上,各季节的长度并不相等,秋分的平分秋季,也会出现一些偏差。
根据现代历书的计算,秋季实际长度并非90天,而是约91.9天。秋分距离秋季开始和结束各约46.5天和45.4天。而因为节气和公历都代表了太阳的周年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都相对固定,本世纪之内,秋分都发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说,天文学上讲,秋分是指太阳沿黄道自北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昼和黑夜等长。英语中表示秋分的词汇“autumn equinox”,也是“秋天”和“昼夜均分”的组合。
但由于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等原因,实际上秋分日白天会稍长于黑夜。以北京地区为例,秋分日这天,“白天”比“黑夜”大约长20分钟,昼夜长度也出现了些许“偏分”。(记者王珏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