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生活中的小尴尬,「打嗝」绝对算一个。
当你吃饱饭、喝完碳酸饮料或是饿了的时候,一声「嗝」出去,真是好不痛快,也好不尴尬。
▲ 动图来自soogif.com
有人是偶尔嗝一声、有人是嗝到根本停不下来、更有甚者这一嗝就嗝了 68 年;还有,来自佛罗里达的小女孩詹妮·弗梅,可能是世界上打嗝频率最高的人,她在 2007 年曾连续 4 周以上每分钟打嗝 50 次。
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常常打嗝是不是身体有问题的表现?
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讲讲。
1、为什么会打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开红教授说,打嗝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是「呃逆」。
不论是吃多了还是饿了,都有可能出现打嗝。进食之后的打嗝是由于横膈肌、肋间肌痉挛,引起急促吸气,同时,声带肌肉收缩,使声门短时间闭锁,这些肌肉与大脑神经末梢连接,刺激神经的某个部位,就会引起打嗝,使声带发出一种特有的声音。
呃逆,除了与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有关外,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
▲ 动图来自soogif.com
打嗝可分为嗳气和呃逆两种。
嗳气是指由于胃内积存过多气体后,由胃经食管自主或不自主地涌出,同时发出一种冗长而低调的声音,一般多发生于进食之后,常伴随反酸同时出现。嗳气的嗝声尾音较长,一般一次就打一个,而呃逆的嗝声短而促,往往是连着打好几个。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李佳佳医生说,打嗝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功能(生理)性和器质(病理)性两种类型。人们日常打嗝和饭后打的「饱嗝」,主要是因吞咽了唾液、水或饭时,刺激了膈肌所致,这种属于功能性打嗝。
2、打嗝时发生了什么
它开始于一种无意识的痉挛或膈肌的收缩。膈肌是个大的、圆顶形的肌肉,位于胃的下方,用于吸入空气,几乎在膈肌收缩的同时,两片声带就开始合拢 关闭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就是所谓的声门,膈肌的收缩将导致空气被突然吸入肺部,而声带的闭合则阻止空气的进入,这就造成了一种特别的声音——嗝。
直至今天,我们也不知道打嗝的作用,它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医学上或物理上的功能。
为何刚开始吸入空气就突然阻止它真正进入肺部呢?打嗝在解剖结构或者生理机制上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用途,这使解释它变成了一个对于进化生物学家的挑战,难道这种结构服务于什么未知的隐藏机能吗?或者它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的遗留物?曾经服务于一些重要的目的,但现在只是因为存在而存在, 就像残留的遗迹一样?
而且,打嗝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出现了,甚至在婴儿身上比成人更加常见。他们解释说这个是因为,哺乳动物独有的哺乳活动,哺乳动物可能将原始的打嗝反射演化为排除胃内空气的一系列饱嗝,这种横膈膜的突然膨胀可能引起胃部空气的上升,同时声门的闭合可以避免乳液进入肺部,有些时候,打嗝会连续不断的发生。
3、止嗝小妙招
要知道,打嗝还可能提示中枢神经出了问题。
人体有个呃逆中枢,打不打嗝由它来控制,如果打嗝并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行动不稳、言语障碍、恶心、呕吐等现象,就要警惕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立即就诊。美国达拉斯胃肠病学家肯尼斯•布朗博士表示,持续打嗝超12个小时,就应该去看医生。
其实,想不「嗝」也很简单,就是控制气要少。
少喝含气碳酸饮料,每餐七八分饱,少食多餐,吃饭细嚼慢咽,都会让你少好一点;少吃萝卜、豆制品、葱蒜等产气食物。
▲ 动图来自网络
据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年要打3-5次嗝,偶然性的打嗝虽然不是病,但止不住却可能令打嗝者当众出丑,让人十分烦恼。
美国医学专家们给出了治疗打嗝的两个原则:对引起打嗝的迷走神经,用另一种感觉去干涉它的活动;用干扰呼吸的方法,提高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因此,根据这两大原则,便产生了许多「止嗝」小方法,例如:深呼吸屏气、按摩、喝水弯腰法、惊吓法、纸袋呼气法、压舌法、食糖法等等。
以上这些小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一下。
其实,关于如何「止嗝」,动作学院的培训师王老湿也有一个小方法要教给大家。
一般来说,狼吞虎咽、咳嗽甚至哈哈大笑,都可能会打嗝,这和肚子里有没有气就没关系了,主要取决于「膈肌」有没有发生痉挛。
因此,王老湿建议大家可以这么做:吸气,让肚子360度扩张,接着「哈~」,这时可以让我们的膈肌一直保持在下沉的位置,当保持一段时间后,打嗝也就自然消失了。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赶紧回去试试吧。
专家强调,对于顽固性呃逆,特别是打嗝伴有吞咽不适、咽喉部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引起呃逆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最后,要防止打嗝,平时最好在吃上也要注意。不要狼吞虎咽,别吃太快,别吃太多,打嗝实际是身体提醒你给它留出消化的时间;也尽量少吃辛辣,免得刺激肠胃;易打嗝的人,尽量不要喝咖啡、浓茶等饮料,能戒掉烟、酒最好。
拓展阅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张艳涛
核心提示丨中午趴在办公室小憩一会儿,是很多人常有的习惯。不过,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周献伟提醒,趴着午睡这种习惯并不可取,有可能让神经受损。
“有些上班族由于时间紧张或办公室条件有限,习惯趴着睡午觉。醒后总觉手发麻,甚至连手腕都抬不起来。这其实是因为常趴着睡导致手桡神经受到了压迫,时间久了会导致神经的损伤。”周献伟说,桡神经损伤一般均为暂时性,7周内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如超过7周不恢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周献伟说,正常人的颈椎是向前弯曲的,而趴在桌子上睡觉,会使腰椎过度屈曲,时间长了不但会使腰椎的肌肉紧张、小关节长时间处于不正常位置,还会造成局部不适,时间长了很容易导致腰椎变形,引发腰椎疾病。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尤其不建议趴在桌子上午睡。周献伟说,这是因为小孩子的寰枢关节还未发育完全,经常趴着睡容易导致颈部寰枢关节半脱位。
“一般人午饭吃得比较多,通常消化掉这些食物大约需3个小时,吃完午饭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很容易造成胃胀气,出现打嗝的症状。最好吃过午饭后,先做些轻微的活动,比如散步、轻揉腹部等,然后再午睡。”周献伟说,用手当枕头趴在桌上午睡会使眼球受到压迫、影响呼吸、血液循环等,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躺着睡最舒服、健康。当只能趴着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周献伟建议,可以根据桌椅的高度,准备一个午睡枕垫在头下。不要压迫自己的手臂。如果暂时没有枕头,也可以用自己的背包或者其他软的物体代替。采取面向下的睡姿,尽量保持颈椎的正常形态。
“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周献伟说,如果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时间太长,醒来后又会感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而且也不容易醒。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