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晓得紧噶搞低,至两天,天天脑扩晕,我怀疑怕是得噶黑老晕了,一到夜些噶,脑扩就痛,胆在床上动都动不得。”这段独具特色的方言来自高坪区长乐镇,大致意思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两天,天天头晕,我怀疑怕是得了头痛病了,一到夜间,头就痛,躺在床上动不了。”相信就算是南充本地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读懂。
长乐方言是如何形成的?有些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跟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小平踏着先人入川的足迹,为大家揭开长乐方言300多年的神秘面纱。
长乐话至今仍有19万人使用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好技术网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我们的身份标志,是融于我们血液之中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是我们破解先人智慧的文化密码。每种方言都会打上其独有的地方烙印,都彰显着一个地方文化的独特亮点。
“高坪方言分为高坪话和长乐话两种,长乐话主要分布在南充市高坪区东部的长乐、胜观、黄溪、隆兴、斑竹、鄢家、南江等乡镇以及蓬安县的天成乡等,长乐镇和蓬安的龙蚕就隔一条小河沟,遇到缺水一脚就能跨过去。但长乐和蓬安龙蚕的人说话,口音差得很多,好多词汇也不一样,与南充本地话相去甚远,与宜宾永兴等地反而相同。”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小平告诉记者,长乐方言上升调比较多,给人润滑清爽、缠绵往上飘的感觉,而这种语言特点,恰好和湘方言的发音极其接近。长乐话的底层即为受侗语影响的湘方言,属于新湘语。
追溯长乐方言的历史,得从300多年前的清朝说起。“明末清初,湖南、湖北等10余个省移民相继来到四川,也带来了他们的地方语言。他们的后裔在此定居,他们的语言也在这里落地生根。”曾对“湖广填四川”进行过深入研究的机关干部苟明奇告诉记者,虽然长乐的湘语受到了一些其他方言的影响,使之不完全等同于其来源地方言,但是由于移民长期相对封闭聚居,因此长乐方言保存较为完好,至今仍有19万人口在使用。
长乐话h与f不分、u与ou不分
“长乐方言声母与普通话相比,平舌音与翘好技术网舌音不分,鼻音与边音不分,发音多接近边音。声母h与f有时不分,如把音节hua读成fa。声母d和t有时不分,如把dong读成tong。还把部分音节读成零声母,如音节huang读成wang。而长乐方言在韵母方面与普通话相比,u与ou不分,如把音节zu读成zou。如‘独’‘族’‘读’‘竹’‘熟’‘畜’‘徒’‘肚’等。”杨小平告诉记者,总的来说,长乐方言中有韵母38个,单韵母8个,复韵母17个,鼻韵母13个。开口呼12个,齐齿呼8个,合口呼9个,撮口呼9个。与南充官话相比,多a[ya]、ue[ue]、uai[yai]、uei[yei],少iai[iai]。
杨小平介绍,好技术网在长乐方言中,很多词汇与南充本地话相去甚远。说着长乐话的乡亲们把睡觉叫“打席子”,把老鼠叫“高客”,戒指叫“箍子”,偶尔说的是“撞半儿”,挖苦人的话说的是“彩话”,没精打采叫“要武不扬”,贪得无厌的人说的是“猴食包”,不齐心说的是“扯五奔六”,斧头说的是“毛铁”,铁钉说的是“洋麻钉”,去年说的是“旧年”等等。“四川方言把老鼠叫做耗子,而不说老鼠。那为什么长乐话把老鼠叫高客呢?我们认为,因为老鼠多是在高处行动,如同不速之客一样,所以长乐人就把老鼠叫成了高客。”杨小平补充说,长乐方言与南充方言有很大的区别,长乐方言中,斧头称为“毛铁”,小猪为“窝子猪”,“苍蝇”称为“饭蚊子”,南充官话则分别称为“铁脑壳”,“篾猪”或“咪猪”,“苍蝇儿”。
“更有趣的是,长乐方言中多叠字和儿化音,所以听起来润滑清爽。长乐话中许多单音节表物的名词可以重叠,比如‘碗碗’‘瓢瓢’等;名词在形式上可以儿化,有的直接儿化,比如‘核桃儿’‘鸭蛋儿’等;有些单音节量词儿化后,表示数量很少,如‘一挑挑儿红苕’表示比‘一挑红苕’数量少。”杨小平介绍,长乐方言中,形容词还可以加前缀或后缀,表示程度加深。加前缀:比如“老远”,前缀“老”,非常远;“迅白”,前缀“迅”,表示非常白。加后缀:一般后缀为重叠音节:如“黑黢黢”,后缀“黢黢”,表示非常黑;“白卡卡”,后缀“卡卡”,意思也是说的非常白。这些词语在词形和意义上都与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罗虹)
(原标题:属于新湘语的长乐话 你听得懂吗?)
◆相关链接
“底楼倒拐” 有名的长乐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