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曹操墓在哪里,所谓的“曹操七十二疑冢”是假的。考古成果早已表明,“七十二疑冢”墓葬群实乃北朝墓群。
所谓的“七十二疑冢”,位于河北磁县城南和西南、漳河与滏阳河之间的平原和西岗一带。
磁县靠近曹魏的邺城,这里有很多竖立于地面以上的坟冢,分布较为密集。当地的地方史志,比如州、府、县志,以及很多民间传说中,都把这批墓葬认定为是曹操所设的“七十二疑冢”.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将此定名为“磁县七十二疑冢”,而且将其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到这里,您可能觉得这就板上钉钉了吧?既有地方史料、民间传说的支持,当地政府也给予了确认,还有什么问题吗?
还真有。
1975-1977年,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对这批墓葬群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墓葬根本不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而是北朝时期东魏、北齐政权的王公贵族墓。
于是在1980年,河北省政府将这片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群”,时代更正为东魏-北齐,总数也由72座更新为116座。
1985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在这片区域又发现了一批墓葬,由此总数达到了134座。这就是完整的磁县北朝墓群,并且被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这些墓葬残存的墓碑资料可知,在这片墓葬群中,除了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还有皇帝皇后。东魏皇帝元善见、北齐柔然公主、北齐神武帝高欢、文宣帝高洋以及非常著名的兰陵王高长恭等人都埋葬在这里。
(高欢义平陵残余封土)
(兰陵王高长恭墓)
由此我们知道,磁县的这篇墓葬群根本不是什么七十二疑冢,而且总数也远超过72座。
在文献方面,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同样不可信。研究历史有一个基本原则,时代太晚的文献,可靠性就比较差,不能当做绝对的证据来用。
打个比方,您肯定不相信《封神演义》里头说的就是商周历史。同样地,《三国演义》也不等于三国历史。
关于曹操的下葬,史书记载,曹操于66岁时死于洛阳.遗命把其遗体运回邺。《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有曹操关于如何给自己修墓的遗命,即: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很显然,里面并没有所谓的设置疑冢之说。
那么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又是起源于何时呢?
这个说法的兴起远远迟于汉末三国。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证据,大概是宋代诗人俞应符的《 漳河疑冢》: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馀机至丘垄。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在宋代的时候,民间有了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并且为一些文人墨客所采信。但是这时候距离三国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对于宋人而言,曹操是一个遥远的古人,这样的民间传说并不可信。大概是老百姓都能看到古都邺城附近有这么一大片古墓群,可是又没人去细究这些墓葬是北朝墓还是什么时候的。反正就有某些好事者将它们和曹操联系起来,创造出这样的说法来。
三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得很清楚,现在的考古证据也同样表明,三国、西晋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根本不修建封土,跟磁县的这一大群“坟包”完全不同。
还记得当年安阳西高穴大墓刚发掘时,社会各界都很关心这个“曹操墓”的真假。我们说,西高穴大墓是不是曹操墓,的确值得讨论。但是某些在媒体上很活跃的“专家”一开口就是以早已证伪的“七十二疑冢”为证据来反驳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的说法,这就显得很外行了。
综上,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三国以后文人墨客的附会之语,而且早已被可靠的考古学证据所推翻,在今天就无需再去相信这个说法了。参考文献:
康文远:“七十二疑冢”辨伪。来自 乡音杂志社编. 《乡音》20年文萃 1988-2008 燕赵风情[M]. 2008
马忠理:磁县北朝墓群——东魏北齐陵墓兆域考.来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临漳县文物旅游局编. 邺城考古发现与研究[M].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