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俗"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是什么意思?要给多少彩礼?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起迎亲,十里红妆。 这是古代婚俗基本程序。"婚姻六礼"首见西周《仪礼》,一篇《仪礼·聘礼》长达几千字。"六礼"即"六聘",合起来即☞ 三书三媒六礼。 古代婚礼程序规范...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起迎亲,十里红妆

这是古代婚俗基本程序。"婚姻六礼"首见西周《仪礼》,一篇《仪礼·聘礼》长达几千字。"六礼"即"六聘",合起来即☞ 三书三媒六礼

古代婚礼程序规范、明媒正娶。三书六礼,你少一礼,新娘子可能就坐人家热炕头上了呀

xma0oy01btm.jpg三书丨求婚、彩礼、迎亲三部曲

三书,指下聘礼时往来的程序文书,以显庄重和正式。一般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

① 聘书☞ 定亲书函,男子写给姑娘的正式求婚书。这个可不是"二丫我爱你"的追求信,而是表达请求结婚之诚意,要写明结婚吉日等事宜。

聘书在后面订婚时要交换的,女方拿着男方正式求婚证明。一表诚意,二表公证。哪天男方悔婚,拿出给邻居"大伙都来看看,那个渣男!"

② 迎书☞ 大婚当天,新郎激动地手捧迎书,去迎娶新娘子过门。当着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的面,把迎书递过去,此时此刻,新娘子可能略带羞涩。

这也代表对新娘和岳父母的承诺,大伙都是见证人。大概类似你们的结婚证。

utb5l2b5nuc.jpg

姑娘们,记得要戴这个

③ 礼书☞ 过大礼时的双方礼品清单记录。男方给了多少彩礼,女方陪嫁多少东西,列清礼品种类和数量。双方清单越长,说明婚礼越风光。

礼书主涉今天所谓彩礼。实际上,婚礼前男方就会把礼书给女方先过目。所以男方要真正拿出"诚意",否则女方不满意可拒绝,迎书也就省了。

说下彩礼。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各有讲究。自古彩礼无定数,地区和家境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家境好自然彩礼丰厚,一般人家该有的要有,首饰类、礼钱、表幸福甜蜜礼品、布匹等。

古人也好面子,彩礼出的少会被笑话,弄不好婚礼都黄了。不过,中间有媒人好办些,古人也讲究,嫁妆和彩礼相对平衡。穷对穷,富对富,漫天要价的那是卖闺女,古代也有。

3iyhlrosag5.jpg

三书,是双方具备了结婚关系,从正式求婚、迎亲到彩礼接收的"三部曲"。首先求婚书,然后彩礼书,最后迎亲书。礼书虽然在后面,实际上是双方先确定好的,要不然谁敢嫁给你。

当然,前面男女双方还会有定情信物,这个属于小两口私事,羞羞答答的事,咱不好多问。

plkyqjgza5u.jpg三媒丨媒妁之言

古时女子矜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婚前很多没见过面。可想父母操办儿女婚姻非常谨慎。

无论男女方,父母平时都会托媒人介绍适合对象,相中了谁家的,媒人前去搭线。所以,那时媒人在中间牵线搭桥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往往还有个中间人。两家正式谈婚事,谁家媒人肯定向着谁嘛,为公平起见聘请第三媒人。

这就是所谓的“三媒”☞ 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会不会玩?

gxxnclzqyrf.jpg六礼丨议婚到完婚六步骤

六礼,指从议婚到完婚整个过程中六个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①纳采☞ 提亲、说媒。男方聘请一位媒人前去说亲,媒人在中间好说话,替男方问询意见等。当然得带上纳采礼,由父母陪同以显重视和尊重。没爹没娘没老婆的可怜孩子就由姑叔婶陪同。纳采礼,只是聘礼哦,彩礼还没开始。

②问名☞ 合生辰八字。女方接受了纳彩礼,等于同意婚事。媒人出场问姑娘名字和生辰,顺便夸夸"哟,姑娘生的水灵,这生辰好哇!。"

ctqla0j5eqg.jpg

③纳吉☞ 占卜问吉。男方把女方生辰八字搞到手后,父母懂不懂的先琢磨一番,再专门找大师、先生占卜打挂。若男女合,男方就会开开心心为娶儿媳妇准备,比如礼品筹备等事。

④纳征☞ 过大礼。纳吉后,男方把彩礼送到女方家,礼金和礼品皆有。纳征礼品多少,要看男方家境和当地风俗。纳征是订婚中最重要程序。

q1z1l3nrg1p.jpg

这表情……女方彩礼要太多了?

⑤请期☞ 送日子。男方家订好良辰吉日,一般双月双日,然后告知女方,并征取意见。女方若无异议,那么两人大喜的日子就算正式定下。

⑥亲迎☞ 六礼中最后、最热闹精彩的环节。婚礼当日,激动的新郎身戴大红花,走在迎亲队伍前面,龇牙笑着,亲自迎娶美丽的新娘。这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民间非常看中此环节,往往是做足了戏。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光棍看了难受…

odxwgsal4lj.jpg

小伙伴们看完感觉怎样?假如君生古代,以您的实力和魅力,能娶几个姑娘?

小编看完感慨,凤冠霞披的新娘子,假如只在梦里,也挺美……反正现实和睡梦中,有一种情况不是光棍就行了呗。阿门!

其他网友观点

最近几年古风不断兴起,很多古人的婚俗也被重新翻了出来,比如著名的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这回事,而“三书六礼”与“三媒六聘”,都是同样的意思。

三媒六聘,自然分成三媒与六聘。

三媒(三书)指的是:

聘书:

为结婚而准备的聘请书,也就是婚书,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时候需要用的,在六礼之中的“纳吉”环节交过去,而女方接过了聘书,就意味着接受了求婚,在古代,倘若接下聘书又随意退还的话,那么这个女子就很难再嫁出去;

迎书:

为迎娶新娘时准备的文书,在成婚的当天,新娘过门的时候需要使用,是对新娘还有岳父母的承诺,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结婚照书;

礼书:

为列清结婚礼品种类数量而准备的礼单,一般礼书越长,自然也就表示女方嫁得越风光,在古代,彩礼与嫁妆的数量,往往都意味着家庭的地位与财力。

js0du0epkpd.jpg六礼(六聘)指的是议婚到完婚的过程中需要的六种礼节:

纳采:

这是排列在六礼之首的礼节,等同于现代结婚之前的提亲,男方若想要与女方结亲,需要先找个媒人上门去说亲,将纳采礼带上,跟男方父母一起到女方家中;

问名:

这里指的是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在女方接受纳采礼之后,就代表接受婚事,此时媒人会问女方的姓名与生辰八字,再进行测算,看未来婚姻运气会如何;

纳吉:

男方知道女方生辰八字之后,会去庙里找人占卜测算,如果两人八字相合,那么男方接下来就会准备结婚的相关礼物与事宜;

xplm154nibb.jpg

纳征:

纳吉与纳征都是同时进行的,纳征是说男方将准备好的聘礼送去女方家中,纳征的聘礼由礼金与其他礼物组成,具体看男方家的经济条件;

请期:

这里是说男方家在选定良辰吉日后,将日子告诉女方家,征得同意,如果两家都没有异议的话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准备活动;

亲迎:

这是六礼中的最后一步,结婚当天,新郎要亲自去迎自己心爱的新娘,以此表示对于自己未来妻子的尊重与爱意,这是不可或缺的。

g5e1bs0xyhr.jpg彩礼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

周天子时代,正式确定各种婚俗礼节之时,就出现了彩礼。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

彩礼的意义与三书六礼三媒六聘都是一样的,在六礼之中“纳征”这个环节,就要用上彩礼,男方的家里会让双数的女性亲戚,带上聘书、聘礼与聘金去女方家里,而聘礼与聘金等这些,就是所谓的“彩礼”。

所谓礼多人不怪,其实六礼每个步骤之中,都会有备礼出现,而这些备礼,都可以称作彩礼。

男方家提亲的时候,需要准备上寓意吉祥的聘礼,古代用的一般是大雁。

《仪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大雁是忠贞之鸟,古人认为大雁南北迁徙也符合阴阳之道,因此在古代大雁预示着夫妻之间琴瑟和谐,这只大雁送到女方家之后就要好好伺候着,六礼最后一步,也就是“亲迎”的时候,需要让主持婚礼的人捧着大雁走在前面,称“奠雁礼”。

不过,因为作为候鸟的大雁,并不容易捕捉,所以除了显赫富贵人家,普通人家里只能用鸭子或者鹅代替。

yevhd4rs0wi.jpg彩礼象征吉祥,历朝历代的情况均有所不同

虽然彩礼文化出现得非常早,但是古人早期对于彩礼的数额,有明确的约束。

《周礼》:凡嫁人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古代早期的彩礼,只是作为吉祥的象征,遵从礼节,而并非是一种买卖行为,因此在西周彩礼诞生的时候,就对彩礼的数量进行的约束,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有限,官方对彩礼进行约束,可以减少婚礼负担,以确保婚姻顺利达成。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彩礼在汉朝时期就开始变味。

《汉书》之中就有记载,当时有男子“一飨之所费,破毕生之本业”,就是说办了场婚礼,结果花掉了大半辈子的积蓄,著名的东方朔,做公车令时岁俸仅六百石,可其聘妻却花费十万钱。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因为当时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当时很多的父母着急将女儿给嫁出去,根本顾不上要彩礼,恨不得倒贴钱。

在古代,女方得到彩礼之后,需要进行回礼,而回礼往往是彩礼的数倍,称之为“嫁妆”,古代的嫁妆数额,一般都要远远高于彩礼。

o34vczcr4ae.jpg三书六礼明媒正娶是极其重要的

古代有妻妾之分,自然,在对待妻与妾的时候,也有截然不同的规矩,所谓娶妻纳妾,简单的意思就是娶妻,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节,郑重相待,才能将妻子娶进家门,然而妾之所以用一个“纳”,就是说,只要花钱就行,没有三书六礼,没有明媒正娶。

古代与现代不同,现代人结婚登记领证之后就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而在古代,除了需要官府承认的文书,还要经过三书六礼的程序,这样婚姻关系才算正式缔结,才受到法律保护,如果没有明媒正娶,那就只算妾,而在宗法之中,妾通买卖,如若物品一般。

除此之外,古代男方给女方提供的是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而女方需要的则是“十里红妆”,也就是丰厚的嫁妆,当然,古代的嫁妆所谓的“丰厚”,其实与彩礼一样,并非是指其贵重,同样还是各种象征吉祥的物品,显贵之家自然陪嫁众多,主要还是看情况而定。

无论三书六礼还是明媒正娶,这些都是古人在缔结婚姻的时候必不可少的礼节,不过演变到如今,大多都已经被省略,仅有部分保留。

gcixgpwxoeh.jpg

  • 发表于 2022-02-26 11:42
  • 阅读 ( 411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刘波
刘波

703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