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

  01前言   唐诗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这座高峰顶上最闪耀的两颗明星,各有“诗仙”“诗圣”之称,并称“李杜”。李杜二人都对后世诗歌甚至是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01前言

  唐诗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这座高峰顶上最闪耀的两颗明星,各有“诗仙”“诗圣”之称,并称“李杜”。李杜二人都对后世诗歌甚至是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与李白诗自成一体不同,杜甫不仅有天才,而且善于学习总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他继承《诗经》汉乐府和建安诗歌的传统,在现实主义诗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擅长各种诗歌体裁。这样言之有物,情感深沉真挚,正是元好问的最爱。

  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元稹像

  02杜甫

  杜甫,我们最熟悉不过的诗人了,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有“三吏”、“三别”等记录“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现实的名作,被称为“诗史”。杜甫现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等特点,但他又不仅是擅长律诗。绝句、古风也能写得很好。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也是能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代韩愈说:“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北宋苏轼:“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些都是对杜甫集大成的诗歌艺术的很好肯定。

  杜甫是一位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他的格律、练字等对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江西诗派等等有深远影响。但是,杜甫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他的人格、思想情操上。宋以后的诗坛学杜甫较多,就是这样一个非诗歌本身的原因,那就是儒家提倡文以载道,诗歌要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大抵就是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延伸,这就是道德角度。杜甫时时刻刻心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这样忧国忧民在宋代儒学又重新兴盛之后更加适合当时社会。

  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杜甫像

  03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他自己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把律诗写的纵横恣肆,富于变化,而且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我们说严格要求格律像是让诗人带着镣铐跳舞,颇多拘束,但是杜甫把这些镣铐变成了艺术的一部分,变成了精彩表演的必备道具。杜甫晚年诗歌艺术更加炉火纯青,他自己也评价“晚节渐于诗律细”,表现在声律进行了精心安排,然后又从安排中求变化。他的《登高》被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便体现了他精细而鲜活的声律安排。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人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他用了那么多在动作上连贯性极强的动词,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浑成之感。

  但细究起来,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有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可见,这些灵动圆转是因为诗人安排得妥帖。“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胡应麟《诗薮》)

  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粗粗看去仿佛乐府歌行,但却是七言律诗。诗人一亲切随便的语气写来,语言清新质朴,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生活情景。不过最后两句老杜不免情绪又有所低落,但这样的低落更多是安于平淡、不求仕宦的平常心了。清代黄生《杜诗说》评价说"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

  04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其诗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在中唐另兴起一股重写实、重通俗的“新乐府运动”,上学《诗经》风雅传统和汉乐府民歌,近学“安史之乱”以来的现实主义诗作,尤其是杜甫的诗。“元白”的诗作,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缘事而发,写自己的亲身见闻、真实感受。

  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

  对于杜甫的继承上,白居易更欣赏杜甫写实讽刺之作,而元稹除了注重诗歌的内容,还对杜甫诗的语言通俗化、形式上的排律追求心有所属。对于学杜甫,元好问是很肯定的,毕竟有先辈在那里作为榜样,而且还是个诗文、为人方方面面都扎实的好榜样。但是学什么?怎么学?元好问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

  论诗三十首·其十金·元好问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写道“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大意是李白的诗歌纵横捭阖,宏大肆意,很少束缚,他的写景写物,还有乐府诗勉强可以和杜甫齐平。但是在铺陈排律、切合韵律方面李白比不上杜甫,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从这里可以看出元稹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

  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就是前面提到的杜甫自己说的“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学不好就容易东施效颦,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侧重于学杜甫诗歌炼字造句的技巧,渴望“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丰富深刻的社会认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少陵野老,是杜甫自号。碔砆,是一种看似玉却非玉的石头。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价值连城的璧玉了。所以他这一类诗作精品不多。反而他为纪念亡妻所作的《遣悲怀三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写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他就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爱屋及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怜爱。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由梦到为妻子捎带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别固然不止元稹一人,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这样的天人永隔更加叫人悲哀。

  冗怎么读(冗怎么读组词)《莺莺传》剧照

  当然,元稹诗里尽显深情专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他的名作。不过此人生性风流,另有多桩故事。在此就不提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他的《莺莺传》及其他,“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说这话的被考证原型就是元稹本人。渣不渣,你来判断。

  往期链接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7: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文不如人?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5: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举报/反馈

  • 发表于 2022-02-09 21:03
  • 阅读 ( 18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yang77
yang77

671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