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高通能给国产手机们带来什么,可不仅仅只是一枚芯片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4年,小米在国内如日中天,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这个时候的小米当然不会满足于国内市场,于是开始谋求海外市场的拓展,而印度这个和中国有类似市场环境以及人口数量的国家就成为了小米最先发力的国度。
小米一开始在印度的发展势头还是相当不错的,凭借其性价比的定位迅速在印度打开了市场,一切都轻车熟路。雷总“Are you OK” 这个梗就诞生于在印度的某场产品交流会(小米4i)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4年的12月11日,世界通信巨头爱立信在印度将小米告上了法庭,称其侵犯了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8项技术专利,要求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禁止小米产品进入印度市场。
随后印度法院经过初步审理后,认为小米确实侵犯了爱立信的技术专利,于是便下发了一条“临时禁令”,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出售所有涉嫌侵犯专利的产品。
然而经过几天紧急的斡旋,有意思的情况发生了。在禁令发出八天后,印度法院又重新下发了修改版的“临时禁令”,相比于此前全面禁止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禁令规定,小米可以在印度市场销售搭载高通处理器的红米1S,但是不能销售搭载联发科处理器的红米Note系列手机。
看到这,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点了——允许销售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却不允许销售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那么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来讲一讲高通大名鼎鼎的“专利保护伞”了。
所谓高通专利保护伞通俗来讲就是高通利用其在2G以及3G时代不可替代的技术垄断优势,要求所有用到高通技术的公司都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相关专利反向的授权给高通,而且高通还可以再将这些被反向授权的专利再授权给高通自己的客户。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只要一家公司用了高通的技术,那么这家公司专利也就会成为高通的专利,而且高通还可以直接拿来授权给高通想要去授权的公司。
有人会说了,这不是霸王条款么?是的,这就是霸王条款。但是由于高通在2G以及3G通信标准方面拥有绝对的专利优势,没有任何一家做通信产业相关的公司能够绕开高通,所以大家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另外一方面,这个条款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新兴智能终端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可以规避很多专利风险的“避风港”。只要成为高通的客户就会自动获得相关企业的专利授权,这个Buff简直就是Bug级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强如爱立信都不得不做出妥协,在印度市场放行了搭载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这就是“高通专利保护伞”的由来。
从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出,高通对于很多国产手机来说可不单单只是提供一枚芯片这么简单,他实质上是给一些国产手机品牌提供了一套可以赖以为生的专利保护。
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一件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高通的“专利霸权”自然也不例外,高通的专利保护伞虽然可以保障新兴的终端企业顺利发展,免于在发展初期受到来自通信专利方面的掣肘,但是一旦这个企业在过度依赖高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之后,就会成为高通案板上一块肥美的任人宰客的羔羊。
因为此前高通对于手机专利费用的收取模式是以整机售价作为衡量标准的,比例是5%,也就是说一款手机的售价越高高通收取的专利费也就越高,譬如一款手机的定价如果是3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高通就要收取150块钱的专利费。如果一款手机的售价是5000块钱的话高通就要收取250块钱的专利费。(目前已经调整为最高400美元的限额)
虽然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让人怨声载道,但是由于高通在通信标准方面绝对的地位让众多国家都投鼠忌器,不敢对于高通进行实质性的反垄断处罚,就算处罚也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因为通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谁也不想成为数字时代的孤岛。
不过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以中国在通信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目前高通在通信行业的地位虽然依旧无人可以撼动,但是已经不再具备垄断性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商务部对高通开出了高达60以人民币的罚单,这也是高通历史上收到的最大一笔罚单,并且结束了高通在国内实施“专利免费交叉授权”的模式。
所以,总的来说吧,高通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其实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单单只是出售芯片那么简单。不过随着国产手机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手机厂商们其实都在有意的削弱高通机型在其手机品类中的占比,譬如VIVO就在自家主流产品X系列手机上开始用上了来自三星的芯片。OPPO和小米也在积极的尝试和联发科进行合作。而随着2G和3G网络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高通的地位也将被进一步削弱,未来的手机芯片行业将会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