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年的历史情况

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清朝统治之下...

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严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同时,晚清时期的文化可发生了转变,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向西方学习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次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阅批自1644年入关以来268年的统治。

扩展资料:

清朝末年的重大事件:

1、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阅批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清

1860年,在古老的中国经过3000年历史轮回之后,满清第十位帝王咸丰新死,贵妃慈禧联手恭亲王奕欣,一手粉碎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了她撑中国危局50年的生涯。   “愚昧而保守”似乎是人们对慈禧的固有印象,但是在洋务运动中,慈禧批驳理学名家倭仁,表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包容和接受。她支持洋8血泊有的器物改革,大规模启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一时人杰都为慈禧所有,从而创造了“同治中兴”局面。   甲午海战,一场掺杂着内部高层权力之争的对外战争,让慈禧骂名遗千古。但是在光绪与帝师翁同龢希冀借着一场战争而获得主政权的情况下,主战还是主和,成了慈禧的二难选择。战事的失败,不在慈禧,而在洋务运动的不足。   在激进的戊戌变法中,慈禧有所保留。虽然百日维新因她而废,然而,偏激而不顾现实的书生康有为显然不足以主导一场国家变革。   1900年,端王载漪为皇位误导慈禧,为保权力,慈禧“引进”义和团对抗列强。一位精明的政治强人终因贪权而变得狭隘而被愚弄。   清末十年,由慈禧以及行政经验丰富的官僚所主导的清末新政,带领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然而封建帝国晚钟敲响,历史老人拉开了新的序幕……

  • 发表于 2021-12-14 12:08
  • 阅读 ( 530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陈正阳
陈正阳

65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