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蒙古科尔沁格格博尔济吉特氏的不到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小庄本名)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有许多妻妾。皇太极在单于之后称帝,但小庄一直是丈夫政治伎俩的牺牲品,这和她进宫的姑姑(即小端文皇后)是没法比的,也就是她寡居的姐姐和寡居的察哈尔皇后来了,她不断被迫屈尊。唐太宗突然驾崩,萧壮在姑姑小端文皇后的支持下,联合满洲两个黄旗大臣,把年仅六岁的独子福临推上皇位。然而,孤儿寡母也饱受付伟学院摄政王多尔衮的百般凌辱。很难等到多尔衮去世。亲政后,顺治帝因独断专行与小庄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满蒙政治婚姻关系破裂。
顺治英年早逝时只有二十四岁。此时的萧庄已经在长期的宫廷斗争中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再次承担起抚养康熙皇帝的重任。
怀疑。四位侍郎虽然在大行皇帝面前发誓不结伙,要易保护少爷,但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鳌拜自以为军事成就斐然,却忽略了康熙皇帝的天威。
小天子与鳌拜集团一争高下,小庄只能帮孙子调停。
康熙成功攻下鳌江,处死了密谋篡位的皇族长老班布尔山。萧壮也由最高决策者作为皇帝的顾问从后台退休。
没有小庄,就没有康熙。
小庄的隐忍和智慧成就了康熙皇帝。
特别是康熙七年正月,康熙皇帝在鳌拜独揽大权的情况下,修建了“孝陵德德墓”,强调顺治皇帝“视满汉为一体,遇文武而不重轻重”(卷《清圣祖实录》,二十五,康熙七年正月耿旭),是四辅大臣为顺治皇帝所作的“罪与证”,并予以褒奖
这无疑是得到了萧庄太后的支持。
原来的小庄也与汉文化格格不入,禁止儿孙学习汉风俗。但最终,在康熙的夺权运动中,他毅然抛弃了“汉风俗盛而胡韵衰”的偏见和短视(唐宪宗七年九月修订的《武汉丛书》卷九《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萧壮死后不愿与唐太宗合葬,给康熙留下了难题。
不运回土葬,不礼貌;回冢,又不孝顺。
康熙最终顺从了小庄的心愿,除了舍不得离开祖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宗的遗体已经按照满族的旧习俗火化了。《清世祖实录》卷八记载,顺治皇帝入关前夕,即元年八月甲子日,副巡抚郑亲王捷尔哈朗陪同顺治皇帝和皇太后,带领群臣公主前往福晋,“瞻仰并举行宝殿”,两天后“瞻仰并安葬大行帝宝殿中的昭陵”。
珍宝宫,是一瓮骨灰。
顺治皇帝死后,也采用了火葬。
然而康熙向汉人学习,埋葬了他的后妃。
康熙不把小庄葬在昭陵地宫,是因为有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留着全身陪伴一罐骨灰,需要准备一口大棺材来展示新规定,但却让唐太宗的小宝宫相形见绌;如果烧了送到地宫,与先人的丧葬模式相匹配,那么最尊贵的太后在安葬规格上不如普通嫔妃。
这一点,出于孝道和礼遇,让对小庄最有好感的康熙选择不葬自己,留给后人。后人猜测其中有隐情:小庄在皇太后的尊重下娶了姐夫和多贡摄政王,没有脸面在地宫遇见唐太宗。
投机就是投机,但提出投机的人却严重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