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黄泉中的碧落是指( 后土——上穷碧落下黄泉!)

碧落黄泉中的碧落是指( 后土——上穷碧落下黄泉!) 在江南水师学堂和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是鲁迅青年时期求学之路上无法删除的一段。他干脆用了一句诗来形容:"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碧落黄泉中的碧落是指( 后土——上穷碧落下黄泉!)

在江南水师学堂和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是鲁迅青年时期求学之路上无法删除的一段。他干脆用了一句诗来形容:"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让人忍俊不禁,领略典型鲁氏幽默。

读《琐记》,顾名思义,素材稍显零碎:时间上,从学龄之前写到留日之后;空间上,从家乡绍兴写到扶桑日本;人物上,从邻家大妈写到旅日同学,但却形散神聚,文中没有一件事一个人游离于主题之外。

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键在于题目中的这个"琐"字,多角度、多层次解读这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经纬,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用意。

我认为,这个"琐",可以有三种解读。

“穷碧落”与“下黄泉”:鲁迅这样评价自己的求学历程


"琐"字一解:琐屑、细小的事情。

文章开头就写衍太太鼓励孩子们吃冰、引诱"我"看淫秽图画、怂恿孩子们"打旋子"(明知有危险却不制止)、教唆"我"偷母亲的钱……更恶劣的是,这个人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甚至造一个孩子的谣言……总总,还没忘了安排一个沈四太太和其对比。

写入文中的素材比较多,列表更清晰一些,不喜欢的可以跳过。

南京雷电学堂,又叫"江南水师学堂",是为海军培养军官的。学堂仪凤门内二十多丈高的桅杆是全文少有的亮色之一,作者形容它"可爱",大概因为这是他在这个学堂里接受专业训练的唯一场所。至于训练水手必备的泳池,却由于淹死了两个学生被填平,校方还在上面造了个庙,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以至于"乌烟瘴气"。

南京矿路学堂,功课倒是"新鲜",还能读到新书,可是,却要裁撤,校董投资失败,让作者感觉自己学无所用。

这么多琐屑、细小的事情安排在一篇文章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作者以时间为经线,地点为纬线,这是两条明线;另外还有一条暗线,就是几组素材之间层层铺垫,层层相因的逻辑关系。衍太太的不怀好意,S城中西学堂开设课程的局限,是"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原因;雷电学堂的"乌烟瘴气",是"我"弃而去之,考矿路学堂的原因;矿路学堂的学无所用,又是"我"选择留学日本的原因之一。

可见,作者就像巧手织女,把很不起眼的事情,编织得经纬脉络,清晰严谨。

为了避免过于消极沉闷,作者还不忘记在大片灰色中,点缀亮色;在大段抱怨中,给人希望。比如,暗搓搓的衍太太,旁边有个爽直的沈四太太;乌烟瘴气的雷电学堂,也有可爱的桅杆;前途暗淡的矿路学堂,却能学到新鲜的功课,读到一些"新书"……

鲁迅真可谓组材高手,结构大师。

“穷碧落”与“下黄泉”:鲁迅这样评价自己的求学历程


"琐"字二解:猥琐、闭锁,写心态猥"琐"、思想守旧的人。

衍太太就不用说了,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人物,着墨最多,给人的印象也最深刻,她的阴暗心理,对孩子的各种毒害,比强奸犯还要令人恶心。

其他人就简洁多了,大多漫画笔法,往往寥寥数语,即形神毕现。

"螃蟹式的名公巨卿",校园里有,教育部也有,"在中国也颇普遍";"红鼻而胖"的大和尚,捏诀,念咒,把个校园搞得乌烟瘴气;惴惴的汉文教员,竟然不知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本家老辈反对"我"读《天演论》,一本正经地要求"我"背诵参康有为变法的奏章;因为反对孙子去日本留学而哭得"死去活来"的祖母;结尾以一个前辈同学郑重介绍日本生活经验收束,仍然是典型的鲁氏黑色幽默。

这些人,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作奸犯科,极少大奸大恶,却能活画出一个时代的众生相:横行霸道的官场丑态,洋务运动中不伦不类的新式教育,大变革时代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封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严重干预……即使是游历日本的前辈同学,在交待留日事项时,也只是关注了细枝末节,毫无意义。

醒着的人是痛苦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世上有一种真正的仁者,那就是,了解身边人们的缺点,却依然爱着他们,并真诚的希望他们觉醒,并且有所改变。

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改变的途径和方法。

“穷碧落”与“下黄泉”:鲁迅这样评价自己的求学历程


"琐"字三解:谐音双关,求"索"。

一个有想法的孩子是有出息的。鲁迅一直都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综观鲁迅这一大段求学经历,可以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吃不好、吃不饱。

我们可以试着捋一捋,作者学到了什么,他究竟想求索什么?

衍太太灌输给"我"的,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幸好作者还是有辨识能力的;S城中西学堂开设的课程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渴望,杭州的求是书院,学费贵——"只好往南京去"。

南京雷电学堂,不收学费,还发津贴,是作者的首选。不过,功课过于简单,汉文课占比太大;专业训练,大概只有爬桅杆这一项了。虽然也有泳池,却因为淹死了学生被填上了。

名为水师学堂,竟然没有开设和舰船、和航海有关的功课,作者的失望也是在所难免的。加上一班、二班学生莫名的优越感、霸道的螃蟹态度;作为新式学校,竟然公然做法事,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更是让作者深恶痛绝——于是,"只得走开","去考矿路学堂去了"。

南京矿路学堂,开设的功课是作者比较喜欢的。比如,格致、地学、金石学等等;还可以接触到新书、新的读物,如饥似渴的阅读赫胥黎的《天演论》,这些,拓宽了作者的眼界,提升了他的认识,甚至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穷碧落”与“下黄泉”:鲁迅这样评价自己的求学历程


可是,现实又一次残酷的打击了他。在参观煤矿时,看到了民族企业的凋敝破败,生存唯艰,这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作者再一次失望了。他自我调侃道:"爬上天空二十丈(指雷电学堂爬桅杆)和钻下地面二十丈(指矿路学堂下煤矿),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于是,到外国去。

可见,作者想要探索的,是自然知识,是科学知识,是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是在寻求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认识到了身边人们的愚弱保守,想要寻求改变。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正是这样,在茫茫暗夜中,上下求索,艰难前行,唤醒普罗大众,走出一条清晰的自强之路。

“穷碧落”与“下黄泉”:鲁迅这样评价自己的求学历程


  • 发表于 2021-09-30 17:18
  • 阅读 ( 324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涛8888
杨涛8888

685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