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法 佛学 量子佛学 禅定 佛教
问:怎样是进入了禅定?
同学回答:诸多佛经修定法,皆是如来以指指月的“手指”,是指明的修习方向,最终的定境是只能被指向,而无法被描述的!就像苹果的味道只有自己吃到了苹果才知其味一样。定境也是修到了就到了!
高老师:回答正确。六根及其所觉知到的感知觉本来都是虚妄的,任何对境界体验的执求都是“妄想”。因此,这个问题如同是问“怎样是吃到了苹果”,答案自然是要通过从春天到秋天的成熟过程才可以吃到苹果。同样,修定的方向是,如果你能够制心一处60分钟,自然就会进入禅定。佛法是自悟自得,禅定也是自定自证!自己入定自然知道!奥义皆在言语之外!为什么?一切唯心所现!
问:什么是即刻禅定?
高老师:做事要坚决果断、即刻行动。因此,即刻禅定表达的是自己内心强劲的、恒持的坚毅力量——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立即修禅定。每天都要即刻禅定一个规定时间(如60分钟)。大家都要有这样强大的、坚决的、迅即行动的内心力量!
问:有一个修行中的现象向老师请教。具体如下。
比喻:当我们认真工作,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比如以为草丛里有野兽,我们会摒住呼吸,注意力集中,以应对眼前的危机。当发现草丛里没有危险,只是风吹草动时,我们会放松自己,长长地出一口气或者大口喘气,放松下来。
以此为类比:察觉过程中也有时出现类似情况。如不断察觉,连续察觉,体验到空境,察觉中断,呼吸加粗,继续察觉……
根据类比,我想问:察觉过程中我出现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避免?
高老师: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治方法是,调整一下呼吸、放松一下身心,不要让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就可以了。具体地说,就是一切皆不理,只管去清清楚楚,如不要刻意让呼吸加粗,即便是呼吸加粗了,也不要在意它,不管他。这时,简单放松一下呼吸和心身,一切都不管,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定就可以了。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就是“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不作方便的意思就是一切皆不理,只管“知幻即离”和“清清楚楚”。另外要体悟宴坐的道理,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就是说,一切的一切皆不理,只管去制心一处和清清楚楚。
续问:我明白了,“一切的一切皆不理,只管去制心一处和清清楚楚。”
高老师:所有的禅定秘诀都是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的不断解释!凡是在修定时,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时,就要反观和体悟这句话!
问:最近我在练习体验意识用力,对于“用力意数”,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操作的?体验是什么!
同学回答:保持水晶球的数目一直清楚,就是在“用力”、就是在锻炼心力!持续的意数就是在持续的用力!
高老师:回答正确。
问:即刻禅定时,眼睛像是镜子,耳朵像是听筒,看的清清楚楚,听的清清楚楚,但是不滞留、不分辨,请问这样感觉对吗?
高老师:对!清楚着一切,但不被一切所影响!不断去体验此时此刻的清清楚楚。越清楚越空,越空越清楚!
问:清清楚楚地知道“清清楚楚地知道在意数呼吸着”。前面的“清清楚楚地知道”是觉空入定,也就是在离、在照,将波崩溃为粒子。后面的“清清楚楚地知道在意数呼吸着”是在练习心力。我认为这种方法是将练习心力和不断察觉(觉空入定)体验空境一起练习了。请老师指正,这样理解和操作是否正确?
同学回答:如果说练习意数呼吸是在学走路,那么觉空入定就是学跑步。如果说两个一起练习,就好似既要学走路又要学跑步。其实这时练习跑步是无效的。同时练习意数呼吸和觉空入定,结果是两个都练不好!
同学回答:练习意数呼吸不是目的,是手段,最终还是要练习觉空入定。刚开始时用意数呼吸练习制心一处效果非常好,有了一定的心力就可以练习不断察觉(觉空入定的初级阶段)。意数呼吸与不断察觉交替练习有一个好处是“让练习禅定的过程不枯燥了”。后期根据自己的练习程度可以舍弃意数呼吸,直接练习不断察觉(觉空入定)。这个可以灵活掌握。
同学回答:是的。交替练习没有问题,“清清楚楚地知道”和“清清楚楚地知道在意数呼吸着”两个同时练习是有问题的。
同学回答:同学的方法是不可行的。意数呼吸是柺棍,练习的是心力,不断察觉(觉空入定)是丢掉拐棍练习心力。另外,修习禅定的过程就是个不断纠错的过程。
高老师:大家回答正确!意数呼吸就是“意数呼吸”,是一个全力练习能够制心一处的方法,而不断察觉(觉空入定)是清清楚楚体验空境的方法,二者要泾渭分明的、分开理解和分开操作练习,不能同时练习。另外,对意数呼吸与觉空入定的练习可以以交替进行的方式练习,例如前半小时练习意数呼吸,后半小时练习不断察觉(觉空入定)。
问:昨天的一个体会请老师指正:“清楚不是妄念(以前我总觉得它也是大脑的一个体验相),清楚是一种持续看的动作,一个状态、一个功能,或说是本心的状态和功能!如果去想‘怎么才能让这个清楚更强更大’,这时清楚就变成妄念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时有个清楚的妄念相了。其实一直清楚着就是一直在强大着,不用再去想方法让自己更清楚,这就是动念即乖和觉则无渐次的义了。感知着和清楚着都是一个东西。我们修的是保持一直清楚的能力,这个能力即是定力!我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吗?如果正确,那么制心在清楚中的心与清楚的体验,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谁是真?谁是妄?还是理解为持续清楚着就可以了!”
高老师:用一个比喻说明:你现在想象一下,你的本心就像是一面镜子,而一切的知觉体验,包括你对此时此刻清清楚楚的感觉体验都是镜中物象,那么你应该如何体验到镜子呢?镜子与在镜子中的清楚的境象是什么关系呢?哪个是真?哪个是妄?
通过这个比喻来理解,答案已经很简单了:一切都是生灭的,一切都如同是镜中象,而镜子就是去清楚本身。而去清楚本身不可说。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它”创造出来的,而你只能通过“清清楚楚这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影响”这个体验最终体证到它。
因此,第一,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保持一直清楚着就是在修定和入定。所以一直持续保持清楚着是正确的。
从修定的操作角度来说,制心在清楚中的心与清楚的体验可以理解为镜子与镜中象的比喻。哪个真,哪个假,自然明了。
从究竟的实证角度说,因为一切都是“它”所生,所以说出来的一切皆“假”,分别哪个真、哪个假,都是假,而“真”就是你现在的正在感知!
第二,清清楚楚是一个意识到一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如同是镜子不断映照着万物的过程一样。如同你不能说镜子在镜子映现出的现象中是个什么物象一样,你也不能说能去清清楚楚本身是个什么体验。记住:清清楚楚是一个过程,而是“谁”在清清楚楚着,这个“谁”是“意识”、是“观察者”,而观察者则是不可说。为什么呢?这就像是眼睛是无法看见眼睛一样。因为是“谁”创造出了一切,所以,“谁”就在当下你的意识观察中!
想问什么,请留言!你即将决定行文的走向! 更多详情,敬请留意其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