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孟子精华十五句)

来源于明伦书院,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同情心就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来源于明伦书院,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前段时间有个人问我,“孟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骂人?”我有些不解,他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不是骂人是什么!”这里给大家澄清一下,孟子说“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肢”,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几句话是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是人和其他非人的动物、植物等的根本差别!若是把这理解成孟子骂人,真是有些滑稽了!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这就是孟子最著名的“养气”说!后来养气说从人格的发展到文章上,成为了影响很大的“养气”美学。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法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种植与生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的话,也没有能够顺利地活下来的。

“一曝十寒”比喻某些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飘摇不定,忽冷忽热,无法善始善终,结果就算是最容易办成的事,也无法办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乏做事的才能,却常常一事无成,分析他们失败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习知识,贵在持之以恒。积善成德,也贵在持之以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幅著名的对联就是从孟子这里来的。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说,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在古希腊,有个哲学家为了专心思考,自己把眼睛刺瞎了。为的就是不受外界杂乱信息的干扰!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里面举了好多的例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管仲是从监狱里走出来的宰相,百里奚本来是个奴隶,后来做了宰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相辅相成地说明了

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7、仁者无敌。

孟子说,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师动词,奉老、养老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老是名词,老者的意思;第一个幼是动词,养育幼儿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幼都是名词,幼儿、幼小的意思。

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0、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地、人三者称为三才。《孟子》里面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的。天时地利,比不上人和。

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占到天时和地里固然是好,但是没有必要去迷信这个,非得要求天时地利,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占到了天时地利,却没有人和,事情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相反,人和往往可以弥补天时和地利上的不足。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明太祖朱米璋读到《孟子》的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震动。他深感孟子的类似的话会动摇皇权,让人把《孟子》不利于皇权的章节都删掉,最后删了一百多处,成了一本《孟子节文》。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孟子》一书里还说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意思相近。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庄子》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以及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当为王”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道德高的、有学识的圣贤应该掌握政治上的权利。

孟子精华十五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这句话是在强调内因的作用。人一定是自己轻侮自己,别人才会有轻侮你的想法和举动。一个家和一个国家,都是这样。

 

  • 发表于 2021-02-10 06:11
  • 阅读 ( 50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黑白网络
黑白网络

7973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