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

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 新婚夜,新娘子被骗奸致死,看开封府包青天如何一联破案 原创2021-06-26 15:26·行健不息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时期庐州合肥(今安徽合...

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

新婚夜,新娘子被骗奸致死,看开封府包青天如何一联破案

原创2021-06-26 15:26·行健不息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时期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曾经担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图1)

包拯从政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白之冤,所以在民间有"包公"之美名,在京都因包拯执法严峻,不徇私情,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称誉。后世将包拯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天上奎星转世 ,传闻包拯面色黝黑且开天眼,民间一般称为"包青天"。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府。在担任开封府知府时,包拯发现了一个弊端。开封府旧制,凡到开封府喊冤告状的人,必须先将诉状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知府。至于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审理结果,则由府吏通知。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知府,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有钱有势能打点府吏的,案子优先办理,而一些虽有冤屈,却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

包拯决心革除此弊,首先改革旧的诉讼制度。要求公开诉讼程序,敞开大门,公开办案,使喊冤告状者可直接到公堂,面见官员,自陈冤屈,交纳诉状。对那些敲诈勒索,营私舞弊的府吏,严加惩治。经过包拯这样的整顿,吏风变得廉洁高效,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喊冤告状者都称赞包拯为青天大老爷。

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图2)

一天早晨,包拯刚刚升堂,就有一位老人在堂前击鼓喊冤。府吏赶紧引导老人进入大堂,老人见了包拯,伏在地上喊了一声冤枉,就大哭不止。

等老人哭过一会儿,包拯柔声问道:“请问老翁,何事冤枉,如此伤心?”

老人抬头看着包公,停止了哭泣,流着泪回答道:青天大老爷,请您为我做主啊,我冤得很啊,已经家破人亡了。”

包拯说道:“老翁不要着急,把冤情仔细说来,本官一定为你做主。”

老人听了,放下心来,缓缓地道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是开封府下辖通许县人氏。老人夫妇两人,中年得子,从小百般疼爱,长大后,进入学堂,攻读诗书,以求博得功名。

今年儿子年已十八了。媒婆介绍了邻村的一位姑娘,说是两家门户相当,姑娘聪明贤慧,略通诗书,全家人都很满意。前几天,老夫妇为儿子办了婚事。
新婚之夜,新娘子知道丈夫正在攻读迎考,就出了一个上联考他:“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就不准进洞房。”

偏偏儿子书生气太重,想了半天,竟然答不出,一赌气到学堂翻书找答案去了。


第二天上午,儿子回家,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就问:“是何原因,如此愁眉不展?”

新郎说:“我才疏学浅,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

新娘很惊讶,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

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和同学讨论了一会儿,得不到下联,就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啊。”

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明白过来,昨夜自己是被歹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不禁悔恨交加,一气之下,趁人不备,偷偷上吊死了。
  消息很快传到邻村,娘家人一听,新娘刚嫁过去就出了人命案子,不干了,马上报案。县衙捕快一听出了人命案子,非常重视,立刻赶来,询问一番,怀疑新郎是凶手,就将新郎捉拿归案了。

可怜,儿子是个文弱书生,受不住县衙的严刑拷打,被逼认供,糊涂县官一听,凶手已经认罪,就判了死刑,秋后问斩。

听到这个噩耗,徐老夫人失望至极,伤心至极,投河而死。就这样,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移椅倚桐同望月(移椅倚桐同望月的意思)(图3)

无奈之下,老人听说包大人断案如神,就赶过来伸冤了。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心里暗骂县官糊涂。

可是,是谁骗奸新娘子,致其含冤自杀呢?包拯一时也想不出来。

于是,包拯对老人说:案子本官已经收下,请您先回家去,耐心等待,本官一定会给您一个交代。”

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老人走后,包拯就仔细琢磨这个案子,既然老人的儿子没有对出下联,那肯定就是有人对出了下联,冒充老人的儿子,骗奸了新娘。既然能对出下联,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学识,不会是普通的街头混子。那这个人是谁呢?

“点灯登阁各攻书”包拯又想起这幅上联,看来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这是一幅谐音联,很巧妙地运用谐音,描写了书生夜间点灯苦读的情景。是一幅好对联啊,要想对出下联还真不容易。
  夜渐渐地深了,包拯还在苦苦思索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来回踱步,走了一会儿,感觉有点累,索性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坐下望着月亮,继续思考。想了一会儿,月亮移动了,被梧桐树挡住了,包拯就往梧桐树旁移了椅子,继续抬头望月。

突然,包拯禁不住笑出声来,有了,这个下联就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那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第二天,包拯带人来到通许县县衙,知县一看是顶头上司来了,赶紧热情招待。包拯命令知县张榜布告,上写开封府衙欲在本地选拔有才学的人,充实幕僚。标准之一是:能对出“移椅倚桐同赏月”的下联来,择优录用。
  榜贴出不久,就有一个书生揭了榜,衙役带他来见包拯。

包拯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得意洋洋地说:“小生下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不知大人满意否?”

包拯嘿嘿一阵冷笑,黑脸一沉,拿起惊堂木一拍:“左右,还不快给我拿下!”

两边的衙役一拥而上,把这个书生捆绑起来。
  那书生本来正做着当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呆了,连喊冤枉。

包拯厉声喝道:“大胆歹徒,你空有学识,却居心不良,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我包拯岂能饶你!还不从实招来?”

那书生一听,原来这位大人就是包拯,包青天大人的威名,那个不知,谁人不晓,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回到学堂后,几个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跑到学堂来守空房,新郎便将新娘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却想出了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于是潜入新郎家,以此联去应对新娘,新娘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拯命书生当堂签字画押,打入死牢。又让衙役释放徐姓老人的儿子,通知徐姓老人前来领人。接着包拯把知县严厉地斥责一番。

一场冤案,就这样被包拯巧妙地判明了。包青天对联破案的故事在开封府随之家喻户晓,人人称赞。

  • 发表于 2021-07-24 01:45
  • 阅读 ( 1083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qyaa
qyaa

608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