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体(身体有免疫是什么意思)

酒精,是阻碍口气清新的一个大敌,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喝酒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口水。 定期洗: 人体内有很多种抗体,上一期我们讲了抗体是什么?抗体的结构如何?(身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

酒精,是阻碍口气清新的一个大敌,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喝酒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口水。 定期洗:

什么是抗体小知识

人体内有很多种抗体,上一期我们讲了抗体是什么?抗体的结构如何?(身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抗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病的患者很多在体内可以检测到抗体,如各种脑炎抗体,AQP4、MOG、GFAP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还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AchR、Titin抗体等,边缘叶脑炎的副肿瘤(或称为神经元抗体),还有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节苷脂抗体等等,风湿免疫病患者更是,但也有的患者明确是免疫病,免疫治疗也有效,可是体内怎么也检测不到抗体,是因为有的患者是细胞免疫为主的,也有的虽然体液免疫为主,只是体内的抗体用目前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尚不能检测到。我们经常在临床中遇到,检测抗体时强调CBA法,可实际上目前CBA法能检测到的抗体种类很有限,仅限于抗体很明确,其相关基因被克隆可以转染到细胞中能够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的几种,剩下的几乎无法检测到,还需要借助于ELISA法或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所以,有时过分强调CBA法是否必须呢?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相关:

1、“黑客”病毒进入人体后诱发的大战(视频)

2、关于新冠肺炎的病理及分子机制探讨内容汇总

3、视频:BBC纪录片—病毒是怎么致命的?

4、有趣的动画科普:新冠肺炎是怎么传播的?

5、一文解读:流感 * 流感疫苗 * 疫苗脱靶 * 怎么办?

6、免疫细胞是如何保卫我们身体的?

7、关于流感的真相!一场免疫系统和流感病毒的殊死搏斗

8、抗体介导的脑炎——最新NEJM综述(修正版)

9、身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抗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10、揭秘系列之六:“洗血疗法”—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图1 Ig与Ab的范围

我们体内的抗体是因为抗原进入身体后人体产生的针对抗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被称为主动免疫,像我们不慎接触病原后产生抗体的过程被称为自然主动免疫,如果是通过口服、注射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称为人工主动免疫;跟主动免疫相对应的一种免疫方式称为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将现存的免疫力转移给机体,如输注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称人工被动免。自然被动免疫也存在,它是通过生活途径获得免疫,如通过胎盘、母乳传递给胎儿的抗体,但免疫时间通常较短。

今天,我们就结合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一起来了解一下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2020年3月中旬,我国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开始了Ⅰ期临床试验。试验的目的,就是测试和评价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即对已有的腺病毒进行“手术”: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让其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从而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通过检测其体内是否产生了一种抗体来测试疫苗有效性。接种后半年内,需要抽7次血液,检测观察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如果志愿者大多正常产生抗体,就说明疫苗是可靠有效的。有了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抵御病毒于细胞之外。当然,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

注射疫苗后人体会有哪些不适和反应?

一些注射疫苗的受试者,打完疫苗后出现低烧,肌肉酸痛的症状,就好比我们不慎感冒(其实是感染了病毒、细菌等)后出现发烧、肌肉酸痛一样,这个属于正常的疫苗后免疫反应。说明人体对外来抗原产生了反应。人体对外界的抗原产生的反应大概分为3类:第一种是,正常的反应,有发热、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等症状,第二种就是,有部分病人由于免疫反应过强,产生了远远超过正常的反应,可能出现严重的休克、神经系统的ADEM等,第三种是,反应过低或没有任何反应,这种可能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太弱了,无法反应起来或既往已经产生了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所有再次感染只是调动了记忆细胞产生抗体,而并不出现全身性的反应。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是否安全可靠?

全球多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顺利,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对于疫苗的上市应用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必须完成药学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

总的来说,首先要生产出合格疫苗样品,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我们国家对于疫苗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可以遵循,这些法规和技术要求和WHO等国际上的标准是一致的。

疫苗获得批准,同样至少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流程才有可能上市。这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一款疫苗上市。

各国疫苗有啥区别?

最近,国内外主要有重组新冠疫苗、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VLP(病毒样颗粒)疫苗。

好像有点傻傻分不清。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重组疫苗

重组疫苗通过遗传学重组机制生产,分为多种类型。此次的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就是以腺病毒为载体,让它带有冠状病毒的蛋白编码基因。这条技术路线,也叫做腺病毒载体疫苗。“用来做疫苗的腺病毒载体颗粒是对人体不致病的病毒。所谓腺病毒载体,好比把腺病毒作为卡车,来装其它病毒的一些部件,即抗原。把重组的腺病毒注射入人体,可以产生针对这些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的哪个部件适合装入腺病毒“卡车”?刺突糖蛋白(也叫S蛋白)是首选。科学家发现,包裹新冠病毒粒子的脂肪膜表面有S蛋白,病毒进入人体后,就是通过这个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人体细胞。由此可见,S蛋白是新冠病毒作恶的“凶器”,所以成为多种疫苗技术路线瞄准的突破口。

把载有S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今后,如果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有记忆的免疫系统会立即识别出来,产生能与这个病毒抗原蛋白结合的抗体。这样一来,S蛋白就不会与受体ACE2结合,病毒也就不能入侵人体细胞。

二、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

与腺病毒载体疫苗一样,mRNA疫苗瞄准的突破口也是S蛋白。mRNA是一类单链核糖核酸,携带蛋白质编码的遗传信息,传递到核糖体机器后能直接翻译成蛋白质,故名“信使核糖核酸”。它如果能翻译成S蛋白,就会产生免疫反应。

1990年,科学家将体外合成的mRNA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它能在小鼠体内表达,并产生相关蛋白。从此以后,mRNA疫苗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相比,这种疫苗的开发更便捷高效。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在开发过程中,要对活病毒进行扩增,扩增规模设施和安全防控的挑战较大。开发mRNA疫苗则不需要扩增病毒,关键步骤是在体外合成一种能翻译成特定蛋白质的mRNA,这种技术如今已很成熟。在上海和美国,均已有mRNA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

三、VLP(病毒样颗粒)疫苗

VLP(病毒样颗粒)俗称“伪病毒”,是含有某种病毒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它能引发人体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反应,但由于没有病毒核酸,不会在人体内自主复制。如果把病毒核酸比作蚕宝宝,那么病毒样颗粒就是剥去蚕宝宝的空蚕茧。

“伪病毒”的制备主要包括病毒结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选取宿主表达系统、纯化、鉴定等环节。大肠杆菌、酵母、昆虫细胞等“原材料”都可以表达病毒的结构蛋白。这些表达产物被纯化后,能根据病毒“型号”自行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四价宫颈癌疫苗就是这样的疫苗。上海已传来好消息,VLP(病毒样颗粒)新冠疫苗的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

新冠病毒席卷全球,肆虐人类,全球人类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和病毒展开技术上的较量,让我们拭目以待。免疫病患者们,也可以想象、感同身受一下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与病毒的较量!

下期我们一起聊聊抗体产生的过程,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1、免疫学

2、首批志愿者注射疫苗:打完后低烧 头晕屁股肌肉酸 来源:上观新闻 综合央视新闻 科技日报 新京报等

 


3、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和转发。

 

视频号:神经内科赵医生

赵桂宪,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专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等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同时进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对周围神经病和神经遗传变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 发表于 2021-06-15 23:18
  • 阅读 ( 605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超越动画吧
超越动画吧

158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