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清朝中期,周庄有个年轻人,叫董柳成,读过几年乡塾,生性懒惰,整天靠做发财梦为生。父母早逝,他把家产也败得精光。这日,又耐不住寂寞,将最后一个大钱也输在了押宝上,饿得两眼发绿,路边偷摘了几个桃子,还没来及啃,被守园人养的狗撵了一路,一双草鞋跑丢了一对。
肚子饿得擂鼓似的,看到一行香客,心忖道,“这群善男信女,看样子是给城隍老爷烧香哩,我也跟着他们,去城隍老爷那里打打秋风,吃几个供果。”就随众人来到县城的城隍庙门口,虽是垢发丧面,浑身穷酸,但庙主也只是瞧他了一眼,没说什么,放他进去。
众目睽睽,董柳成不好意思拿供桌上的东西,寻思着等人都散了,再下手。于是躲到一处墙角,恰有一株大香樟,他背靠树干,也是累极,未多时,酣然入梦。
却看到一株何首乌,躯干四肢俱全,有鼻子有眼,蹦蹦跳跳,钻到了一个水瓮里。董柳成伸手去捉,那个水瓮忽地也变成了人的模样。就在这时,身子一抖,醒了,方知是场春秋大梦。
他不停叹息,若是能捉到这个人形何首乌,换成钱,不消说,穷小子转眼就成了富家翁。越想越气馁,忆起梦里诸景,历历在目,眼下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奈何奈何。
忽地一拍大腿,“咦,我明白了,这是城隍爷点化老子哩,”董柳成恍然大悟,“天生地养的人形何首乌碰不到,难道还不能种出来?”想到水瓮也是人形模样,董柳成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只须烧制一个人形模样的陶器,然后把何首乌种在里面,过个一年半载,这何首乌不就有人样了?
天色尚早,供果也不想吃了,他一心都在这个骗人把戏上,也不觉得肚腹饥饿。
说干就干,董柳成回家就把房契典当了。
找陶匠烧了个人形陶瓮,他又盘算着,寻一个看起来钟灵毓秀而又人迹罕至的山林,单单种下一株何首乌,免得他人生疑。当然,在此之前,他得保证自己不饿死,于是先觅一家商行做做搬工,钱多钱少无所谓,他可是有人生大目标的人,以至于连赌都戒了,闲睱之余,就去这山林看望这个老朋友。
后来,又听说信石研成粉末,以极少份量兑在水里,灌溉草株,可令草株成长加快,就隔三差五,用此法试之。
不觉过了两年,因董柳成在商行表现出色,掌柜还升了他一个小职务,他嘴上感谢,心里却无所谓。何乌首出土之日,便是他发达之时。
他计划着提前半月挖出人形陶模,打碎之后,再将何首乌埋入土中,让它再生长半个月,继而寻个原由,佯假经过老林,在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发现这株何首乌,挖出来一瞧,嘿,竟然长着一副人样!
想到这里,董柳成乐得哈哈大笑,两年忍气吞声,马上就可以吃香喝辣、穿绸睡缎、软玉在怀了。
乌飞兔走。
十几日前,董柳成已把陶模打碎,把何首乌重新种下,又以老土覆之,表面看不出来,经过这些天,更不露什么痕迹了。董柳成打算再过三日,就开启自己的富贵之门。
结果出意外了。
县郡数一数二的李半城老爷死了。
李半城原名李厚德,家资巨万,钱米烂仓,是知州老爷的大舅哥,有了这层关系,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今日富贵无边,县郡一手遮天,以至于人送雅号“半城,”意思是说半个县郡都是他李家的。
可就是这么一位人物,好端端的居然死了。
纸包不住火,很快,整个县郡的人都知道了,这李半城是服用了二娘熬的何首乌,结果七窍流血而亡。人们还说,这何首乌有人形,成精了,食之可极大地增加岁寿,也不知怎么回事,李半城吃了之后却乘鹤西行了。
煮制过程无可挑剔,因为何首乌忌铁器,用的还是竹刀削的皮,瓦罐熬的汤,可生龙活虎的人,怎么说死就死了?
县城闻讯者,无不拍手相庆,都说李半城死的好,死的妙。连董柳成所在的商行掌柜都决定晚饭给每个伙计加二百钱,一个鸡腿。
董柳成脸色刷白。
第二天,告了半日假,来到老林,果然,那株自己苦心栽培的何首乌不翼而飞,“肯定是被这老狗挖去了……”董柳成哆嗦着嘴唇,不住地自言自语。
“怎么会这么巧,李老狗挖了这何首乌,我辛辛苦苦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董柳成欲哭无泪,“死了好,死了好。”忽地心台一亮,“咦,这么说,这株何首乌毒性颇大,若是我不小心卖给了别人,也像李半城一样,一命呜呼,追究起来,我董柳成难逃其责……”
心事重重,刚回城西商行,另一个消息传来,原来,李半城竟然是因为白天去城隍城之后,夜里做了一梦,梦到一个山林有株成精的何首乌,李半城就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他,次日亲领一帮奴仆家丁来到梦里的那个山林,居然真的找到了一株人形何首乌。
也是贪生心切,当日,李半城就让二娘把这何首乌煮了,自个独享,连汤连汁,都灌到了肚子里,哪料没过多久,腹中巨痛,请大夫的小厮还没回来,就两腿一蹬去也。
县民喜闻乐见,董柳成听得两股战战,来到城隍庙,看着城隍老爷的神像半晌,心想,“这位老爷是借着我的手,灭了一个大恶棍啊,”眼光越发恭敬,觉得那神像又威严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