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惹谁了(河南人惹谁了免费阅读)
最近,非著名主持人胡伟因为辱骂河南人惹上了官司。不过,早在2005年就出现全国首例“地域歧视”诉讼案,最终以法院调解暗淡收场。十多年来,地域歧视的事件屡见不鲜,却几乎看不到司法判决的影子。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杜涛欣 李张光 报道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胡伟HoVi”的第八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大学组金奖得主的胡伟一夜成名,但他成名的原因却并不是靠专业领域的成就或者义举,而是近年来因涉及地域歧视“骂河南人”第一个被起诉立案者。
8月14日,拥有近5万粉丝的吉林某学院大学生胡伟发微博称“马蓉这种女人真是不要脸,跟河南人一样”……引发众多河南人不满。而此前从2016年4月起,胡伟多次在新浪微博无端对河南人进行谩骂攻击,以博取网友围观。
胡伟的谩骂遭到广大网友的抵制后,胡伟称其微博账号之前被盗,迅速删除了相关微博并淡淡“道歉”。不够真诚的道歉激起了更大的舆论反弹。
8月31日,河南郑州市市民井长水提起诉讼。井长水诉状中称,从2016年4月起,为了博取关注,胡伟开始在其新浪微博中频频借助热点事件,不断对河南人民进行语言攻击,无端对河南人反复多次攻击、辱骂、讽刺。对在河南生活、工作人群的名誉、人格尊严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井长水在起诉书中要求,胡伟立即删除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表的辱骂河南人的相关言论,并停止发表相关侮辱河南人名誉的言论;在新浪网等国家及河南省主流媒体公开向河南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向原告连带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米。
同时,井长水将北京一家网络公司也告上法庭。他认为,该公司作为新浪微博的所有人及管理人,有义务对被告胡伟的不堪言论进行审查与管理。然而,该公司却对胡伟长时间、反复对河南人的言语侮辱等行为放任不管,对胡伟通过言论攻击、谩骂包括原告在内的所有河南人名誉权行为的大肆扩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市民井长水诉胡伟侵权案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公益诉讼对地域歧视“说不”
“拿起法律的武器,堂堂正正地回击。与‘以骂还骂’相比,司法途径虽不是最快捷,但却是治本之策。”井长水表示。
光明网评论认为,井长水起诉胡伟案或成为第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地域歧视诉讼。
地域歧视由来已久,原因很多,但网络时代的信息互动加速,各种歧视谩骂甚嚣尘上,有人靠骂人搏出位走红。近年来,河南人屡屡成为“地域歧视”所攻击的对象,进而引发网络上的骂战。
在众多人借助微博炒作名气之时,井长水奋起回击胡伟,其意义在于:以任何伪装的形式或名义来践踏法律红线,就必然受到惩罚。
迫于舆论压力,胡伟先是表示微博账号被盗,辱骂河南人的言论非自己所发。网友更是不买账,有人拿出证据反驳“微博账号被盗”。然后,胡伟又以“我是小朋友”示弱,想博得河南网友同情。
“有证据表明那些辱骂、侮辱河南人的言论,确实为胡伟本人所发。如果原告、被告不能达成和解,那么,胡伟败诉可能性极大。”某知名律师表示。
“现在问题是胡伟不配合,法院还没有联系到胡伟的收信地址,暂时没有送达传票。”井长水表示,经常在比赛节目上露面的胡伟似乎躲了起来,关于该案件的电话短信一律不接不回。
井长水希望这个案件能够为所有在网络上为所欲为的地域歧视者带来一个警示,因为法律对地域歧视说“不”。
媒体盛赞法院此举具有样本价值,可以有效打击“地域歧视”。
实际上,用法律的手段来制止地域歧视并非第一次。
据2015年10月17日《新京报》报道,因认为电视戏曲节目的内容涉嫌歧视河南驻马店人,钟先生将制作与播出节目的河南电视台,央视国际以及搜狐网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米。目前,海淀法院已经受理该案。对于该案的进展,目前尚不清楚。
更为知名的河南人反地域歧视诉讼发生在12年前。2005年,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因悬挂了歧视性标语,被河南公民任诚宇和李东照告上法庭,最终案件以被告赔礼道歉的调解方式结案(该案详见《地域歧视,“躺枪”的也许有你》一文)。
有人慨叹,地域歧视的事件屡见不鲜,却几乎看不到司法判决的影子。为什么“地域歧视”诉讼案在中国如此难打?
郑州的一位大学老师对该案寄予厚望:“如果把这件事简单地当作诉讼就错了,这将是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壮举。”
井长水诉胡伟歧视辱骂河南人案件,正在程序进行之中。对之地域歧视诉讼落槌抱以期待的,不仅仅是河南的1亿多百姓。
从民间到官方的焦灼
胡伟辱骂河南人事件与所有地域歧视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一样,在新浪微博上成千上百个微博账号和胡伟对骂,但这种对骂方式往往最后无果而终,反而使得地域偏见进一步加深。
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域歧视大抵包含了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民间自发的地域歧视,比如上海人看不起乡下人,沿海人看不起内地人;另一个是官方、制度层面的地域歧视,像早些年深圳市公安局公然悬挂“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事件便是一个典型。
不可否认,这两种地域歧视都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公正,但相对而言,后一种歧视的危害性更大,负面影响也更为深远。
区别对待往往让普通老百姓感到焦灼。同时,这一事件也引起深受种族歧视困扰的美国人所关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11日报道,近来,一位电视名人对河南展开了又一轮嘲讽。针对这一现象,郑州市民井长水一拍大腿,奋力而起,他受够了。他决定起诉这个电视人。他说作为一名河南人,这种毁谤嘲讽损害了他的名誉。
而纵观国内,河南人受到的误解为什么比其他省份比较多?在学界有一个共识,即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剖析开封这个城市的发展似乎能说清这个问题,开封人建一座城,黄河就毁它一次,再建再毁。被黄河毁灭家园的河南人只得一次次逃荒,不择手段抢出一条生路……
开封只是河南的缩影。出逃的河南人如同今天外来务工者,流入其他地方,歧视随之而来。
改革开放后,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经济发展落后注定无法接纳庞大的劳力,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再次出现。导致河南人的负面信息再次达到高峰。上世纪90年代末,艾滋病毒因非法卖血交易在河南大肆传播,一时间谣言四起。
多年来,河南人民一直试图想要扔掉这顶歧视的帽子。2002年,该问题催生出了一本受到热议的书《河南人惹谁了?》,该书努力为被妖魔化的河南正名。
其实,2001年,通过出版书籍、发表声明等,一些来自河南的名人、作家颇有声势地试图阻击“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而河南反歧视树立河南形象,至少在2000年开始就已经是河南省委、省阅批的工作重点之一。
2002年12月,李克强接任河南省委书记,他更注重内部整顿。一位当时的官员说:“克强同志当时要求我们关起门来自己整顿,让别人来感受河南变化。”
2005年12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一轮名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集全台之力”宣传河南山水、古都文明、河南文化等内容。这一宣传活动的目的是树立河南的形象,树立河南人的形象。去年,为了改善形象,河南不惜砸重金,在纽约时报广场上播放了河南的宣传大片。
“河南人的负面形象,说到底还是个穷的问题。”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坦言。
河南有1400万人外出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面的所作所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的形象。”上一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表示。
从徐光春到郭庚茂接力重整河南形象,为河南形象恢复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其实,如今的河南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穷,也早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困局,2015年,河南省在全国31个省区GDP排名第五。
如今,虽然河南形象得到了很大的修复,但河南人还是成为地域歧视攻击的重要标靶。
期待反歧视立法
当年起诉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的任诚宇,如今也承认有“遗憾”:法院没有进行明确的司法裁判,没能为以后的地域歧视案件留下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判例;这个官司没有引起最高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注意,打完就过去了,“影响性诉讼”的意义被忽视了。
“法律有警戒意义,也有教化功能。”10月26日,任诚宇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这个官司明确地告诉公众,地域歧视就是违法。”作为一名法律人的任诚宇认为法律“也许是反地域歧视最好的方法”。
“井长水诉胡伟网络辱骂河南人的意义是在法律上为网络地域歧视画上了一道红线。”任诚宇表示。
有趣的是,井长水在12年前任诚宇诉讼案件中作为《法制日报》记者曾经报道了该案。12年后井长水和任诚宇完成了反地域歧视的接力。
“官方的法律行为和民间的网络行为,两个不同行为主体,性质也不一样。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是从法律层面歧视,而胡伟涉及一个老百姓对地域点评。”任诚宇说。
在任诚宇看来,深州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本身作为司法机关,这种歧视行为是非常不应该的。“不道歉,法院肯定判他们输了,第二步我当时已经准备找检察院告龙岗公安分局涉嫌滥用职权。”
一位法律人士表示,胡伟案的关键是看他是不是一个社会名人,但社会名人也好,普通公民也好,行为举止的底线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对社会造成伤害。
而对于社会名人的要求更为严格,“网络事件里挑起的地域争端,这种行为是破坏社会秩序的寻衅滋事行为,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任诚宇分析称。
而用虚拟事实挑起对某个职业、某个群体的不满,这种行为本身实际上就构成犯罪。
学者表示,在现代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普通人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不作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地域歧视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人大应考虑立法,禁止地域歧视、族群歧视。
其实,早在1965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便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该公约已于1969年1月4日生效。
对于反地域歧视诉讼能够推动反地域歧视立法,依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