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粽子好吃(全国最好吃的7只粽子)
地大物博的中国,粽子到底有多少种?带着这个问题,台台深入南北6大省,走过上万公里的里程,从城市到乡村、甚至是少数民族部落,发现粽子的种类远远超乎想象。
我们在山西晋中lmhack找到北方最古老的粽子;在江南水乡嘉兴感受了粽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尝到了记忆中的古早味;在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黎、苗族混居村寨见证了粽子的色彩变化…..
在2020年端午节的今天,跟着台台,来一趟粽子的云游之旅吧!
从江浙沪出发,第一站来到江南水乡嘉兴,一座充满粽子文化底蕴的城市。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嘉禾之民,种稻食米,由此演化出深厚的粽子文化,嘉兴也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城市。
嘉兴鲜肉粽的特色就是糯而不糊,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原料很简单,只用到干粽叶、圆糯米和新鲜土猪肉。
因为嘉兴不盛产新鲜粽叶,所以家家户户都习惯用干粽叶。紧实的干粽叶得浸泡过夜才能碧绿舒展。
在嘉兴,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粽子经”。说到鲜肉粽,猪肉的挑选和腌制,最为关键,糯米要用老抽、糖、盐来调味,料要下得足,包的时候要放上瘦肉、肥肉各一块,煮的时候,肥肉被慢慢熬煮融化,渗入米中,油润诱人!
北方盛行甜口粽,山西晋中一带的黄米粽就是甜粽的代表,选用黍米,又叫黄米,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主食。勤劳聪慧的当地人,把软糯清香的黄米和红枣搭配起来,构成了北方最古老的粽子。
做粽子的黄米,要提前三四天就把米泡上,泡到发酵了才行。甜味的来源就是红枣,用料简单,也保证了味道的纯粹。晋中人包粽子,只要一片粽叶就够。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丢一颗枣子进去,然后灌黄米,再放两三颗枣子就好了。
和南方的肉粽不同,黄米粽冷吃风味更佳,蘸点白糖,甜津津的,朴实极了。
福建泉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泉州烧肉粽还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古早风味。
泉州烧肉粽的馅料堪称豪华,除了糯米,还会包入山珍和海味,莲子、香菇和虾米都是最基础的食材。肉需要先卤再炒,糯米也是要和干葱头、卤汁炒过上色后才能使用。
煮肉粽比较有讲究,闽南方言叫做“炕肉粽”,古早的做法会用猪大骨熬制的高汤来煮。烧肉粽要趁热吃,吃的时候加入甜辣酱、花生酱和捣碎的蒜泥,渗入酱汁的肉粽不黏不腻,超级满足!
在中国庞大的粽子版图上,潮式粽独树一帜,它可以在一只粽子里巧妙地融合咸甜两种风味,吃来却丝毫不见冲突。
粽球必备的两样食材:用南乳、糖、酱油腌制过的五花肉片,糖渍过的鹌鹑蛋。其余食材:长糯米、香菇、虾米、咸蛋黄、海虾、莲子也需要预处理。
绿豆沙和糖渍鹌鹑蛋一样,都是粽球甜口的重要成分。
因为糯米已经提前炒过,包好的粽子只需煮上三四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一口咬下,甜里透着咸,咸里泛着甜,互相融合浑然一体!
广东肇庆,古岭南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粽子文化也极其多彩,有咸有甜。肇庆人一年四季都会吃裹蒸粽,走亲访友也会送上两个,寓意“蒸蒸日上”。
传统的裹蒸粽只会用到三种材料,除了一般粽子都会用到的糯米、肥五花肉,肇庆人还喜欢放大量的去皮绿豆,来增香和解腻。
裹蒸粽名为裹蒸,但却是煮熟,木柴也是用当地山上产的桂枝木为佳,煮粽子的水则用当地名山鼎湖山的泉lmhack水才算正宗。当地人相信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没有异味,还带有自然的清甜。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肇庆裹蒸粽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很多新的口味,比如加了干贝、冬菇的八宝粽皇,用紫米做的黑糯米粽等。也有红豆沙馅的西米粽和碱水粽,咸甜交替,形成了肇庆独特的粽子文化。
在云南壮族人的饮食中,糯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糯米做成的粽子,他们叫粽粑。在富宁壮乡,有一种特别的粽子,粗壮结实,形似马腿的马杆脚粽粑。
芝麻杆是做粽粑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烧成灰后趁热拌入未经淘洗过的糯米,扬筛掉较粗的颗粒,让糯米充分裹上杆灰,变得黑亮,提升软糯的口感和清香。
内馅除了糯米,还会用到去皮绿豆,腌制过的长条五花肉。煮熟的马杆脚粽粑除了直接食用,当地人又变换出了新的吃法,比如将粽粑切割成片,用茶油煎着吃或者炸着吃,表面金黄焦脆,过了油的绿豆沙,酷似咸蛋黄,吃起来则是另一种香浓滋味。
寻味的最后一站是海南的琼中什(za)寒村,也是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黎、苗族混居lmhack村寨,这里出产着一种美丽的粽子:五色粽。
五色中的白色来自于糯米本身的颜色,其余四种颜色的染料则由当地植物天然萃取而成, 煮好的染料和糯米混合上色后就是五色米。
猪肉用五指山当地的名产五脚猪,只用肥瘦相间的五花部分。
粽叶取自田边随处可见的柊树叶,这种树叶宽大又厚实,带有自然的清香。
包好的粽子体形扁长,犹如一艘独木舟,可挂在小孩身上,供其玩耍。色彩斑澜的五色棕,打开的一瞬间,食欲就会立马激发!
从北到南,这一趟的探寻,我们看到了粽子的万千变化。从馅料、包法、烹煮方式都大有不同,每一款粽子都各有特色!在这7款粽子里,pick下你最想吃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