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探秘(最全最有价值的太极图多种描述)
太极图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以“图像”的方式阐释阴阳哲理的图形,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博大精深。
世传太极图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又名天地自然河图)、现代阴阳环互太极图(即阴阳鱼太极图)等,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应当是以阴阳相互环抱交感的阴阳鱼图案。
一、周氏太极图
周氏太极图作于北宋,是五层结构的立式太极图(见图示),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对该太极图进行阐释,其含义大致如下:
周氏太极图
最上一个圆圈代表“无极”,是无极至极、无边无际、圆融周遍、无有终始的意思,这个圏也代表阴阳未分的混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第二圈为三轮黑白(阴阳)环互交合图(该图示类似于《周易》八卦中的坎离环交结构),“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无极的显现之机,是阴阳过程的展开与动静变化,环互结构象征阴阳互变流转,周而复始;坎离结构象征阴阳互含互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第三圏为五行变合图,由阴、阳、阴中阳、阳中阴变化交合而生化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要素。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生化制约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之气顺布,四时更迭而有序,水火木金成四象,土居中而和,五行下的一小圈表示五行之气汇聚而凝和。
第四圏为阴阳五行凝聚显化,形成阴阳两类相互对立、互补的事物。秉受阳气而形成的事物而呈阳性特征,秉受阴气而形成的事物呈阴性特征。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最下一圈象征万事万物皆由阴阳而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无有终期。
周氏太极图以阴阳、五行理论依立式多层次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模式,该图示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推崇,周敦颐也被奉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氏太极图的图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复杂,而且阴阳之间的关系缺少形象化的体现,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示中似乎也没有展示出来。《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八卦在周氏太极图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只有坎离二个卦象)。
二、来氏太极图
来氏太极图作于明代,来知德潜居蜀地深山参研易理达29年,著有《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太极图为黑白环互图,黑者阴,白者阳。阴者可分为二,即太阴、少阴;阳者也可分为二,即太阳、少阳。中央还有一圆,据来氏讲:“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
何为“非中间一圈”?太极之本体又是指什么?这都是值得推敲的。笔者认为来氏太极图在易理上是有严重问题的,既然称作“太极图”就应该符合《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实际上周氏的太极图并不符合!如果将整个圆视为太极,那么太极生的不是两仪,而是三仪(即阴、阳、中圆)!周氏说“非中间一圏,为太极之本体”,太极本来就是阴阳的本体,太极的中央又出了个本体,岂不头上安头?
三、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
古太极图为清朝胡渭据明赵仲全《道学正宗》的《天地自然之图》而制,该图与《天地自然之图》无异,唯一的区别是黑白环互的圆周划分为八块,以象征八卦。
古太极图
所谓古太极图是以圆圈代表太极;曲线两分(一黑一白)代表两仪;纯黑、纯白及白中黑眼、黑中白眼为四象;圆周八分而有八卦,该八卦与伏羲圆图若合。在古太极图中,阴阳二分曲线表达了阴阳互根、互推的过程,也表达了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尽管胡氏将圆体化分成了八份以应先天八卦,但是太极图也变得不那么简洁了。与周敦颐太极图相比,只表达出了四象与八卦,五行没有直观表达。
四、阴阳鱼太极图(传统太极图)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就是阴阳鱼太极图,从孔庙到楼观台,从中医到武术,从韩国国旗到玻尔勋章族徽等等,都有这个阴阳双鱼太极图的影子。阴阳双鱼象征阴阳之间本为一体,然相互对立,互动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是与古太极图一样难以表达阴阳、三才、五行的内在联系。
五、郭氏太极图
郭氏太极图是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悟出的。太极图如何而来?各家说法不一,笔者在1990年5月于定中显见彩色太极一气流行,用近20年的时间参悟其理,现将其流传于世。郭氏太极图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融为一体,将孔子《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化模型完美融合在一起。
六、郭氏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分布
笔者太极图的八卦化分符合逐爻叠加的“加一倍法”,这种逐爻叠加既可以是由下向上,也可以是由上向下;既可以是以三才为基础展开,也可以是以四象为基础展开。这样,展开的八卦图示就有多种多样,由上至下将太极图示中的八卦列出来就构成了多种不同的八卦序列。
八卦分解图之一
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
这与传统太极图中的先天八卦圆周分布顺序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内涵是一致的。这个图示将“加一倍法”的八卦次序与太极图融合在了一起。
八卦之中复有八卦,因此太极衍为六十四卦。
七、郭氏太极图与《尚书洪范》
《尚书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相传《易》八卦与《洪范》九畴乃天赐所得,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国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也就是说,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养身心,其三用八政设置官职,其四用五纪定制时序,其五用皇极建立政统,其六用三德执掌驾驭,其七用稽疑决策进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罚六极。
老外在练太极拳,中国人反而会的不多
《易》与《洪范》皆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阴阳,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阴阳生生对待而交错,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为之《易》。《洪范》本于刚柔,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顺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极,而尽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业。
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这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
预测盘,每圈数字可以转动的
从箕子《洪范》九畴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极乃九畴之中心,主要是强调协调各方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政治应秉承以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如此才能赢得公众支持,才能达到官民认可,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得以安宁。
阴阳鱼太极图是描述各种矛盾(阴阳)关系的动态模式,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央加了一个圆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模式,这个圆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建立和谐的整体秩序。这就是大中的精髓。
太极图实乃太极与皇极合一图,依道家而言还有“无极图”(周氏太极图中也有),“无极图”实际就是空心圆图,乃无极之极、无所不至、无所不包之含义(也就是生生道体本身),故“无极”、“太极”、“皇极”是一回事,只是万物不同层面的理。
笔者的太极图是将《易•系辞》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关系合而为一,并将《洪范》中的皇极揭示了出来。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揭示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化过程,但是并没有将《洪范》中的皇极显现出来。
道家将空心圆称作“无极”,而将阴阳运化过程称作“太极”,若按照道家的说法可以画出三极分解图:
三极分解图
八、郭氏太极图与含三为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诸儒对“无极”、“太极”争议颇多,朱熹与陆九渊有著名的鹅湖之辩。
周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固然带有道家与佛家的痕迹。“无极”出自《老子》,是道家对万变事物“本体”的描述,而将“阴阳互根”的变化之机称为“太极”。在《太极图说》中没有“皇极”之说,但却有“阴阳和中”之实,这就是皇极境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太极图说》对皇极(立人极)层次的描述。阴阳致中变合,而形成了多米互动(即五行)关系,五行是《尚书洪范》中的重要内容,是万物有序运行的纲纪(“彝伦攸叙”),其核心是阴阳致中和合的“皇极”。
“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不是说太极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极或皇极,或者无极之外有一个皇极,这三极是一体的关系,而是万事万物不同层次法性的呈现,这三极与传统文化中的“体、相、用”三义相应。佛家讲,“体”是真如本性,亦称“佛性”。佛性清净平等,不垢、不净,不来也不去,是无处不在、遍满法界(故与“无极”相应);“相”是性之功德,也是自性本具一切智慧、能力的显现,天地间差别万象无不是这一法力的显现(故与“太极”相应);而“用”,则是应用无方,能随机应化,随缘教化,归其本乃是以和德为用(故与“皇极”相应)。
由上贴图所示,笔者的太极图是融“无极”、“太极”、“皇极”一体的,即含三为一,是对周子太极图和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讲“一物一太极”,无极、太极、皇极无非都是自性的体现。在“无极”境界,众生本具的法性是平等的;而于“太极”境界则呈现万千差别,故也是自由的(依其自主性而有别);而“皇极”境界将这平等与差别融合为和谐之一体。故平等、自由、致和是太极图理论呈现的基本价值。
太极图理论是中国最古老经典《易》的基础学说,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合古通今、应变无方,在新时代下承传中国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以此构建中华文明平等、自由、和谐的普世价值体系,缔造平等、和谐,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类。
九、郭氏太极图与佛家的体、相、用以及儒家的体、用关系
在佛家,“体”就是指圆满法界的形而上“本体”;“相”是表相,即表现形式、体系结构;“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个玻璃杯,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相,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在儒家,“体”一方面指内在生生的形而上“本体”,也指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则既是指表现形式,也指功能与作用。
如此说来,在佛家的体、相、用三者之间在儒家看来是递进的体用关系,即“相”为“体”之用,也为“用”之体。还以玻璃杯为例,在儒家看来,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用;形状、形体为之体,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所以,在笔者的太极图中,若以佛家来讲无极、太极、皇极就是体、相、用的关系;若以儒家来论,无极为体,太极为用;太极为体,皇极为用。
太极图数学模型
太极图数学模型在事物现象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上面的质点匀速圆周运动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例。下面就太极图数学模型的应用再举几个实例。
1. 月相现象
月相是指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在太空中相互运动形成的某一状态月光的反射现象。因为三者的相互运动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所以月相是周期性变化的,其周期取决于月球的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经过长期的观察测定,月相周期为29.53天。月相按朔月、峨嵋月、上弦月、凸月、望月、凸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在一个周期内循环一次。月相反映的是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小,这可以用数学关系式表示。设月球的象视面积为S0,日照反光面方向与观察方向之间的角度用表示,当为0(反光面方向与观察方向相同)时月相为朔月,当为180度(反光面方向与观察方向相反)时月相为望月,当成90度直角时月相为上弦月或下弦月。那么,从朔月(初一)开始月球反光的明亮面积S+为
S+ = S0(1- cos) /2
不反光的阴暗面积S-为
S- = S0(1+ cos)/2
用明亮面积S+、阴暗面积S-函数在太极坐标系中绘制的图形如图四所示。
图1 月相阴阳太极图
该图旋转180度后与阴阳太极图完全吻合,月球的象视面积S0为太极系统的和H,明亮面积S+为太极系统的阳Y+,阴暗面积S-为太极系统的阴Y-。所以,月相告诉我们深藏于现象后面的阴极阳升、阳极阴返的变化规律,我们祖先的阴阳概念思维或许是从月相的观察中得到了启发。
2. 单摆运动
单摆是挂在一根细线下面的可以自由摆动的小球,如图五所示。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如伽利略、惠更斯、牛顿等等都对这一系统做过研究。
图2 单摆运动示意图
整个系统的全部质量可认为集中在可看做质点的小球上,为了使它能做任意大幅度的运动,可以把细线换成细棒。细棒的质量、空气的阻力相对较小可忽略。当拉开小球,使它偏离平衡位置,放手后小球受重力与拉力作用,沿着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一段圆弧做往复运动,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设摆长为l,小球的质量为m相对于小球铅垂位置的角位移为,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单摆的重力势能为
Ep = mgl(1-cos)
单摆的动能为
Ek = mv2/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单摆的总能量为
E=Ek+ Ep=mv2/2+ mgl(1-cos)=常量
由于单摆系统除了受重力与拉力作用外不受其它因素影响,单摆的总能量由初始角位移0确定,当=0时单摆的动能为0,所以单摆的总能量为
E=Ek+ Ep=mgl(1-cos0)
单摆的单位总能量(无量纲)为
H≡E/ mgl=(1-cos0)=常量 (5)
单摆的单位动能为
Hk = Ek / mgl=H-(1-cos) (6)
单摆的单位重力势能为
Hp = Ep / mgl=1-cos (7)
当0=时,自由单摆的单位总能量为最大H=2,用单位动能Hk、单位重力势能Hp函数在太极坐标系上可绘制出单摆能量变化曲线,如图六所示。
图3 单摆运动能量变化太极图
单摆运动能量变化太极图也是一个古太极图,只不过把太极系统的参数扩大了2倍,即单摆的单位总能量为太极系统的和的2倍,单位重力势能和单位动能也分别为太极阴、阳因子的2倍。
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具有最大势能)开始摆动,运动产生了动能。随着小球位置的降低,势能渐渐减小,动能渐渐增加。等到小球经过最低位置时单摆能量全部转换为动能,之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小球继续往高的位置运动,动能则慢慢地转换为势能。到达极高点时,小球因动能消失而趋向静止,静止所具有的是最大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静止之后的小球又向相反的方向恢复运动。单摆动能为阳,势能为阴,小球动静变化形成了单摆阴阳能量的变化,这正是《太极图说》所描述的“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现象。
3. 康普顿效应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把具有波长0=0.7078埃的钼的特征伦琴线入射在石墨上,被石墨散射在各个方向上的伦琴射线可用X光分光计或摄谱仪来测定。
图4 康普顿效应实验原理图
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考虑到相对论效应,计算得出散射波长差为:
=-0=(h/m0c)(1-COS)=(2h/m0c)SIN2(/2)
式中:△为入射波长0与散射波长之差,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m0为电子的静止质量,为散射角。
h、c和m0都是已知的常量,因而可以算出h/m0c的值为0.024265埃。
实lmhack验结果表明,只与测量方向相关,h/m0c确实是一个常量,当散射角=90度时,其值为0.024263089埃,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当吻合。h/m0c称为康普顿波长。
从上式可知,波长的改变决定于,与入射波长0无关,即对于某一角度,波长改变的绝对值是一定的。这一特性与月相现象具有相似之处。月相现象表明的是月球反射光的面积,光亮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月球本身的视面积和反光面与观察者之间形成的角度。当光子照射电子时,电子表面反射的光子散射波长差取决于康普顿波长和反射光面与观测方向之间的角度。因此,散射波长差含有太极因子(1-COS)/2,可以用太极坐标系的图形表示。康普顿效应太极系统的和H为2h/m0c。太极图中间的曲线方程为=(h/m0c)(1-COS)。图中白色区域内的极径长度就是与此散射角相对应的散射波长差。
图5 康普顿效应太极图
太极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它与五行的最大区别就是增加了“风”这个米素,这个米素最直观的表示方式烟尘此类物质,如果米素周期表中就是指代多种气态的物质,这是传统五行中没有涉及到的,它代表的就是扩散,它与五行的最根本区别如下:
五行是一个以圆形五角星构成的生克系统图示如下:
实际上它以“土”为中心,以“金”“木”“水”“火”四种米素组成的结构。
而六行则是一个以正边角星构成的六合对应系统:图示如下:
,实际上它是以“水”和"火”作为上下米素,以“风“”木”和“土”“金”四种米素组成的相生对立系统,它有相生关系,却没有相克的关系,但多了一种对立的关系。
对于传统太极图,它是以一组对称黑白阴阳鱼缠绕而成的传统图示,它体现了太极中阴阳相生,阴lmhack中有阳,阳中有阳,阴阳以螺线方式相生相对的一种理念,它图示如下:
而来氏太极,它却是以一种中空结构代表无极,以红与黑螺线缠绕方式组成的类似于三色中空铜钱的图案其图示如下:
它与传统太极图的最根本区别是去掉了黑白阴阳鱼的鱼眼,但却增加了中空的白色代表了无极,但它却保留了传统太极阴阳鱼6和9弧线形状,但因为中空,于是形成了一个由609组成的类似于台风标志的简图。
六行与来氏太极图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来氏太极图出现了上太阴下太阳的结构,这正是六行中“水”与“火”所在的位置,而在上下之间,左右两边出现阴阳交合的状态,而左边阴阳交合的情况出现了上阳下阴的未济状态,正好是“风”位置,左阳右阴的状态正好是“木”的位置,而右边阴阳交合的情况出现了左阴右阳的状态正好是"金“的位置,而上阴下阳的既济状正,正好是“木”的位置,于是我用太极阴阳的圆圈方式分别代表,并把它与来氏太极组合,就出现第一幅图示的情况。于是我把来氏太极图与六行的图示进行简化及合并,至此,六行太极的图示如下:
这是一个外框类似于螺母的结构,而中间的来氏无极则更近螺栓的结构,所以我给他取了个简名,叫“螺丝六行太极图”,这就是六行太极图的全部,它不高深,却最贴近生活,但是却可以涵盖多个方面,
高深的道理本应如些简单,这就是大道至简,请列各自行品味。
太极图的应用
研究发现,传出的太极图在继承阴阳鱼太极图精华的基础上,发现了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汇聚和中而成的“皇极”。这个皇极与多方(阴、阳、阳中阴、阴中阳)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皇极)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
为何称为皇极?“皇极”出自《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在《洪范》中“皇极”是指以“中道”的原则建立政统(即政治合法性与延续性)。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故皇极就是处中用和之道。
太极图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阴阳)关系变化的动态模型,在太极图中央的这个圆圈(皇极),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途径,这个圆处阴阳之中位,且能够兼顾到阴、阳、阴中阳、阳中阴,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中正、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在多米关系中保持和谐与稳定。
太极图的中圆也是阴阳双方利益的共同关注点,是双方沟通的基础,所以沟通也是使双方达到和谐圆润的最佳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间要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寻求共赢。人与人之间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而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兼顾对方,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不能相互谅解的结果。
太极图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阴阳,五行是在阴阳基础上至中变合而形成的多米互动关系。阴阳间互相依存相互消长呈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lmhack统一”,五行间五种因素相生相克流转往复呈现的基本规律就是“互动致和”。因此,“对立统一”,“互动致和”是太极图运化展现的根本规律。太极图理论将阴阳(矛盾)规律与五行辨证原理有机结合和在了一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